經歷了不算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艾德溫·喬治並沒有選擇任性。畢竟他今年已經五十多了,各方面都成熟了,而電話另一頭那個華夏人還很年輕,今年甚至還不到三十。
艾德溫·喬治還記得他三十歲的時候還在為博士畢業論文而苦惱,他甚至還記得當年那篇論文的題目——《用手徵對稱性自發破缺拉格朗日方法計算核物質中的夸克凝聚》。
而寧為還不到三十歲,在學術界的知名度甚至已經超過他當時的導師了……
想到這些便覺得心情複雜, 然後覺得一切都索然無味,甚至覺得即便他真的掛了這通電話,也沒什麼意思。好吧,艾德溫·喬治承認,他其實很想聽聽寧為到底想跟他說些什麼。人性中本就有慕強的成分,只是有些人藏的很好, 有些人表現得比較直白罷了。
艾德溫·喬治屬於那種藏的很好的,甚至還有些逆反心理,但潛意識裡的存在卻能在關鍵時刻主導他的行為跟言語。
“寧為博士,很高興能接到你的電話。昨天吳博士跟我說你想聯絡我時,我就在想你什麼時候會給我來電話,沒想到這麼快就等到了,我深感榮幸。”
很快對面傳來爽朗的笑聲:“哈哈,喬治先生,你不用榮幸,應該是我很榮幸能跟你通話才對。想來吳宇飛教授也應該跟你談過了,這次我可是有求與你。”
艾德溫·喬治想了想,字斟句酌的說道:“是的,吳教授的確跟我說了一些。說是你最近開始對基礎物理學感興趣,想透過我們的裝置驗證一些想法,但不想透過正規的申請渠道。說實話,寧博士我很想幫你,但如果不走正規申請渠道的話, 除非委員會能鬆口, 否則很難。”
很快, 對面這個年輕人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極為簡單粗暴:“如果給錢呢?喬治先生, 給很多錢,比如十億美元租用一段時間,比如一個月,又或者每啟動一次都按次付費呢?當然除了給CERN的租金之外,您個人如果有什麼看好的科研專案,也許我也可以作為投資者,解決一部分經費問題。”
這話說得很委婉,但已經讓艾德溫·喬治有了怦然心動的感覺。
真的不能怪這位CERN的主管大人,畢竟張口就願意且有能力拿出十億美元來租用裝置的人,基本上一個手掌就能數出來。之後那句就更讓人心潮澎湃了……
給他看好的科研專案投資?
能隨隨便便砸出十億美元的人,這投資想必不是小數目,哪怕只有這個數字的百分之一,也能實現他許多想法了。甚至能讓他退休之後過上他之前不敢想的生活。
但他依然很堅持原則的開口問道:“為什麼呢?寧博士,其實華夏也是CERN的贊助國之一,我也曾經審批過關於華夏同行們提出的專案。只要符合科學認知跟程式,其實大都是能順利透過的。如果有這些資料,我想著件事我的確能出些力。”
對面很快給出了回應:“喬治教授, 想必吳教授已經跟你說了, 我這段時間研究的方向是關於瞬間態物質的。怎麼說呢,你也知道我這屬於半道出家。從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大概兩年前,我的研究方向一直是數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理論跟應用方向,相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來說,我在物理層面的研究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
“所以我說實話,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其實沒太大信心,只是在用一種數學分析的方法來判斷粒子瞬間態的轉化過程。但很可笑的是,我用這種數學方法進行推算之後的結果,有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否定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跟薛定諤方程……請不要笑話我,喬治先生,其實我有時候也覺得我的想法太異想天開。”
“但我依然為此設定了一個驗證方法。怎麼說呢,你應該知道一個科學家的執著,我非常希望能用具體的試驗來確定我的理論是否正確。但我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我的這些研究過程,畢竟沒有誰願意被人嗤笑,你也知道我的關注度有多高,對吧?好吧,你可以說我是被盛名所累,但人畢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又能不向這個世界妥協呢?”
“所以我希望能以這種方式來解開我的疑惑。如果只要花一點小錢,就能讓我在不被嘲笑的情況下,解開我的困惑,滿足我對科學的好奇心,我覺得這肯定是值得的。畢竟錢能用出去才有價值。而對我來說,解決心頭的困惑是無價的,而且我希望能儘可能快的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只要透過具體的試驗證明了我的理論是錯的,就可以改變思路,從另一個角度去研究這個方向。一切都是湊巧,湊巧我對這方面感興趣,做了些研究,然後湊巧我又很有錢……這個原因你覺得能接受嗎?”
……
這個理由艾德溫·喬治覺得他真的可以接受。
他其實對於寧為的財富從來就沒有直觀的認識,雖然寧為偶爾會出現在富豪榜上,但很多人對所謂的富豪榜並不敏感,艾德溫·喬治就是其中之一。
畢竟絕大多數富豪不會對發現新粒子感興趣,相比起來,絕大多數富豪其實對如何延長人類壽命更有興趣,並願意花大價錢資助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很多是非常私密的研究,就是那種即便有了些許成果也不能發論文,第一時間對外公開那種。
針對高能物理的研究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於財政的力量。因為這種基礎性研究突破的確很難馬上看到經濟效應。其實現代科學對於世界的認知還很淺薄,比如基本粒子的概念去詢問十位物理學家,可能會得到許多不同的回答。
點狀物體、場的激發源、純數學照進現實的一個斑點、群的不可約表示、振動的弦、坍塌的波函式、量子位元海的變形……總之只要研究方向不同,對於基本粒子的看法也能不盡相同。
哪怕是教學絕大多數老師也只能告訴學生,所謂基本粒子的特徵就是基本的。如果有誰真能對基本粒子下一個準確的、讓大多數人信服的定義,拿個諾貝爾獎不成問題。
很難讓人相信,但這就是現代科學的真相。即便這個時代人們已經可以製造出奈米尺度的微小晶片,但不管是對於微觀還是宏觀世界的瞭解依然極為淺薄。
但有一點,艾德溫·喬治覺得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是海森堡不確定原理還是薛定諤方程,已經很好的解決了量子物理一系列問題,並已經經過了無數驗證。換句話說,他不太相信這個時代真有人能顛覆這個認知。
是的,寧為在學術界很有名,但正如他說的那樣,他的名氣是建立在人工智慧數論基礎上的,而不是物理學基礎……
所以這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寧為真的將這一理論公諸於世,走正常途徑來進行試驗,他們還批准了的話,那可能不止是寧為會收穫嘲笑,甚至連帶著委員會跟他這個主管都會被罵沒有科學素養,浪費有限的科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