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01 接力者

“老羅還是不太適合做理論,所以我打算把他發配去做應用,這輩子就去跟死磕材料了,所以他現在負責的整個專案組最好是搬到青嶺那裡,跟我們的對撞機專案合併一下,還能省不少錢,很多大型裝置正好兩邊一起用。”

“老羅是誰?”

“老羅你都不知道?柳哥,現在老羅可是實驗室裡風頭最近的科學家,你這個科學修養道德總指揮是不是有點不太稱職?”

“我……”

“總之這個事你得立刻迅速趕緊的去反應,這是我們需要的儀器跟裝置,我已經讓三月查過了,其中百分之六十的裝置國內的技術足夠了,而且都有現貨,直接買就行。還有百分之三十的裝置咱們的大型科研實驗室本來就有,只需要拆卸運送就夠了,還有幾臺裝置需要訂購,這個交給我,我能想辦法買進來。總之,這是大事!”

“不是,寧為,老羅這個專案很重要?”

寧為非常嚴肅的點了點頭。

“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這麼跟你說吧,咱們就不說那些遠的了,什麼月球採礦,火星建城,如果我們能以最快時間讓老羅的專案能進入量產階段,也許三年之後,什麼航空母艦什麼殲星艦這些東西就能提上日程。就是那種沒事可以在天上跟著雲飄,裡面還能搭載小飛機那種航空母艦。”

“如果老羅更給力點的話,就不止航空母艦了,咱們甚至可以造一座浮空城市。就是那種可以飄在天上的封閉式城市,沒事的時候可以在天上飄著,建設好跑道跟船塢,一般的民用飛機、甚至直升機都能直接把人送到上面那種。可以做旅遊景點,如果接到了任務,把旅客放下去,就能直接飛進外太空,替代空間站做一些太空實驗。”

“如果老羅更給力,我們甚至可以清理出地球某個軌道,然後沿著赤道建設一座環地球太空城,可以做華夏工業基地,地球空港,科研基地,旅遊勝地,順便還能建個環地球防禦地外攻擊風險的軍事基地。好吧,別這麼看著我,就算老羅不給力,我覺得給他幾年時間,做一個大傘罩子出來問題也不大。”

柳唯皺起了眉頭,悶聲道:“大傘罩子?什麼意思?”

“嗯……怎麼說呢,如果到時候我們星際航行技術有突破,這個傘罩子就能做成生命維持系統,比如將一個城市完全給框起來,然後在空間內就可以建設生命迴圈體系。當然,即便是我們的星際航行技術還沒突破,這個罩子也有用,比如在澇災的時候,可以在雨水落下來之前,就將這些雨水給引流可以蓄水的地方。”

“這玩意兒能飄在空中嘛,只要能區域性控制傾斜的角度,就能夠先一步攔截雨水。更具體到民用領域,那些室外的遊樂場之類的有福了。比如類似於世界之窗啊、方特啊、歡樂谷啊,這樣的大型室外遊樂園,如果訂購這樣一把傘,下雨的時候,內部依然能正常營業,雨水都被直接攔截了,然後引流到周邊,均勻落下。”

“當然使用這個之前需要對周邊的下水排汙系統進行一些改造升級,比如需要做一些專門的排水通道,不過這都是小事,一年365天,每天都能營業,甚至雨天可能生意更好,你懂了吧?老羅這個專案是鐵賺不虧的,如果不是我錢多到燙手,這個專案我都想自己偷偷投了!”

如果不是寧為,柳唯大概會直接扭頭就走。

但對面是寧為,所以他顯得更認真了,下意識的伸出手朝天上指了指,確認道:“你的意思是這個專案就算再不成功,也能讓南水北調這種浩大的工程在天上就完成了?”

寧為很審慎的點了點頭,道:“嗯,如果未來工業鏈成熟了,花費大概也就是地表工程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就跟我們的對撞機專案要丟到青嶺沿線是一個道理,這技術成熟之後最大的支出就是電能,整個專案比較耗電,青嶺附近正好有著極為豐富的電能儲備。”

柳唯隨口問了句:“有多耗電?”

“我大概瞭解了一下,起碼今年周邊的電力供給應該還是夠的,現在最好開始再建些電站,不然過兩年發電量可能會很緊張。放心這些計劃書裡都有,非常相信的羅列了各項資料。”寧為拍了拍手中的檔案說道。

“嗯……我大概明白了。”柳唯點了點頭,他的確是瞭解了寧為口中的比較耗電是個什麼概念,這個比較很值得研究,作為對撞機的配套專案,在青山周遭本就新建一座極大規模的水力發電站,並開始整合各大小電站的資源,除了對撞機的專項供電外,還擔負著對外輸出的任務。

現在好了,多加一個專案,本來電力富餘的部分可能還不夠新專案的供電。但怎麼說呢,這似乎不是他操心的事情,如果只是負責傳個檔案,這事其實挺好辦的。反正他現在的位置本來就隨時準備背鍋的,背一口鍋,跟多背幾口鍋其實沒什麼區別。

“這事交給我吧,我去幫你彙報,至於怎麼搬家,我就不管了。嗯,就這樣吧。”

“哈哈,柳哥,要不我總說還是希望跟你在一起呢,咱們兩個合拍啊。”

“嗯,合拍!”

……

基礎實驗室內部的搬遷以及各種動態上的革新本就是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在建設之初官網上就公佈過,未來華夏的物理基礎實驗室會有五個大區,主攻不同方向的研究。

對於內部而言,許多人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不過當老羅的專案組整體開始準備搬遷工作的時候,還是在寧靜的燕郊基礎實驗室本部激起了一些漣漪。

畢竟大家都在等著老羅這個專案組的論文出爐,大家都對於尺短空間的內部情況有著極為好奇。更對實驗室內部針對尺短空間傳送技術的研究進展,抱著極大的興趣。

然而論文沒等到卻從傳出了整個專案組搬遷的訊息。這讓許多人意外,甚至傳出了老羅的專案組進展受困的訊息。不過這些熱議終究還是沒掀起什麼風浪來。

因為實驗室內部召開了一次大型會議,將各大專案的主要負責人,總計大概有兩百多位中外科學家召集到一起開了一次內部會議,由寧為主持。據說是在這次會議上寧為對全體與會科學家展示了一些東西,並同時重新給各大專案組梳理了各自負責的研究任務。

這次會議之後,用許多在實驗室裡實習的學生的話說,這次會議之後,許多科研老闆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會議具體內容並沒有傳出來,但各種小道訊息卻是愈發多了起來。

甚至有傳言實驗室已經掌握了自由進出尺短空間的方法,老羅負責的專案組搬遷是跟華夏其他科研部門合併,去指導建造未來能夠穿越空間,進行太空星球殖民的航空器。

當然也有傳言說是老羅的專案組在測試過程中無意讓時空彎曲,發現了新宇宙存在的證據,甚至可能跟其他宇宙的文明有了交集,所以才被秘密轉移。

總之,種種傳言給整個華夏基礎物理實驗室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對於許多物理、數學專業畢業有意與做基礎物理研究的孩子們來說,這些說法無疑讓他們在來之前便對這座實驗室多了幾分浪漫的暢想。

程曉璐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