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笑了笑:“如此甚好,那剩下來的兩條路又是什麼呢?”
田光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白江,緩緩說道:“這剩下來的兩條路對於叛軍來說都不算好走。無論是從地形上,還是行軍難度上,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就放棄這兩條路,卻也可能給了敵軍可乘之機。”
白江對此早有準備,說道:“田縣令所言極是,江願聞其詳。”
田光說道:“這第一條便是令支縣外二十里處有一條小道,這條道靠近戰場,那邊我們大概是進不去的,這條路不大,算是一條走出來的路,但是足夠軍隊出行。”
白江隨即問道:“這條路通向何處?”
田光沒有猶豫,說道:“這條路的終點就在大葉山腳。”
大葉山是位於令支縣東邊的一座荒山,雖然是一座荒山,但是也正是如此,如果讓這些亂兵躲進這座荒山,那麼對於搜捕也是一件繁瑣的事情。
田光繼續說道:“最後一條路,在西北方向,只是這條路也不是非常好走,被一條河流從中間攔住。”
白江沒說什麼,看似田光說了不少,好像自己的任務非常艱鉅,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首先,先不論賊人會不會從自己這邊跑,就算從自己這邊溜走,其實可以選擇的並不多。真正的戰場還是在劉虞處。
白江有些不理解,既然將自己從青州叫過來,卻又不給自己上主戰場。這劉虞的肚子裡到底是在賣什麼藥?
白江略一思索,並沒有想到自己所要的答案,索性也不再去想,而是和令支縣令田光一道,離開了驛館。
白江朝著田光拱了拱手,說道:“田大人,今日多謝大人招待,令支防禦的事情還是需要大人多多費心。”
田光也沒有倚老賣老,對白江說道:“護軍放心便是,只要大人安排的任務,下官一定好好完成。”
白江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有勞田縣令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本官決定現在去幾個路口轉轉,不知田大人能不能帶路?”
田光先是有些錯愕,隨後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說道:“當然可以,既然護軍大人想去看看,那我便親自作陪。”
白江笑了笑:“這可就麻煩田縣令了。”
令支縣的情況和田光所說,相差無幾,所以白江也沒有多做停留,和田光在驛站分別後,便和太史慈回到驛站內。
白江對於田光所說倒是沒有什麼疑惑的地方,他在此地為官多年,對於這裡的一草一木倒是熟悉得很,所說的七條路白江也都走了一遍,果然如同田光所說,雖然路多,但是能走的也就那麼幾條。
白江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摸不透劉虞心中所想。按照道理,既然劉虞把他從青州叫過來,絕不會因為一個自己都沒見過的人就將自己丟在戰場外面。
畢竟,主戰場不在什麼令支縣、海陽縣,而是在劉虞所在的徐如縣,要麼就是叛軍張舉等人所在的肥如縣。
一念至此,白江也不含糊,直接讓太史慈帶著人馬前去打探訊息,只有將最新的資訊掌握在自己手中,白江才能做出最佳的判斷。
不過是三天時間,太史慈已經將附近的情況摸得七七八八。首先是肥如縣,駐紮著不下十萬的叛軍,叛軍中以張舉為首,城中情況不明。
不過白江料想城中雖然有十幾萬叛軍,但是其中能征善戰的不會超過十一,要不然也不會困守肥如,被劉虞慢悠悠地率軍圍住。
至於徐如縣方向,劉虞投入了接近六萬軍隊,這些軍隊可以說是劉虞的嫡系,跟在劉虞身後少說也有五六年時間了,是劉虞最值得信任的部隊。
另外,在徐如縣東北方向,身為騎都尉的公孫瓚也帶著五千精兵對著肥如縣虎視眈眈。白江不由地想到太史慈對公孫瓚的第一印象。
遠遠看去,一身銀甲白袍,倒是威風凜凜。湊近看去,雖然劍眉星目,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但是總感覺他身上有股陰鬱之氣,讓人不是很舒服。
雙方的交戰可以說是一觸即發,在一個白江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時候,叛軍的大將張宜,與劉虞身邊的從事公孫紀相遇,兩人身邊都有數千人馬,自然是互不相讓。
本來只是小規模的戰鬥,但是在張純的大舉壓境下,本來偏向保守的劉虞不得不向張純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雙方這次激戰整整持續了兩天,從第一天的辰時一直激戰到第二天的巳時。從野外一直打到肥如縣下。
叛軍雖然戰力不足,但是背靠肥如縣,劉虞的軍隊也難以攻進肥如縣中,所以劉虞只得下令退兵。
這次交戰,讓雙方都有了個底。並且也是因為這場作戰,讓雙方都打出火氣來了,哪怕劉虞有很高的威望,也不足以平息他手底下的那些驕兵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