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在平陽享受生日驚喜的同時,身在白波軍的王猛,正等著鄧羌的最後答覆。
白波軍佔據中條山和黃河北部沿岸。
韓暹部,盤踞在河東西南的河北縣,鄧羌率所部,駐紮在近鄰河北縣的芮城。這裡,曾是殷商時期的芮國。
王猛坐在几案前,端著酒碗,半天沒喝一口。几案上,鄧羌特地送來的,王猛最喜歡吃的鮮美蟹螯,卻是動都沒動。
美味在前,王猛卻沒心思吃。
肩負著說服鄧羌的使命,鄧羌卻遲遲不肯吐口答應。
年輕的王猛雖沉穩持重,卻也有些坐不住了。
鄧羌,祖籍涼州刺史部安定郡,世代貧窮。漢末,朝綱崩廢,天下大亂。本就較內地荒涼的涼州,更是饑荒不斷。加之屢受匈奴襲擾,民不聊生。百姓紛紛逃離家園,逃荒中原。
背井離鄉的鄧羌,在逃荒至華山附近時,因飢餓而染重病,幾乎命喪黃泉。
所幸,得遇在華山隱居苦讀的王猛。
王猛粗通醫藥,救了鄧羌一命,又贈了些乾糧,兩人因此結識。
鄧羌逃荒至河東時,正趕上黃巾軍餘黨郭太部在白波谷重新起義,成立白波軍。
白波軍中,大多是鄧羌這樣的窮人。命運,讓鄧羌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白波軍。
董卓亂政,派女婿牛輔,校尉李傕,多次征討白波軍。白波軍剛剛成立,士氣正旺,數次擊敗董卓的隊伍。鄧羌屢立奇功,很快就從普通一員成為僅次於三大頭領的重要將領。
現在,鄧羌是韓暹手下,能力最強,掌兵最多的頭領。
……
王猛投奔劉芒,因對鄧羌有救命之恩,才向劉芒承諾,說服鄧羌率眾來投。
然而。事情進展並不順利。
鄧羌在白波軍中地位不斷提升,心態也在慢慢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鄧羌,不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流民,而是掌握著數千兵馬的高階將領。
隨著一股股黃巾餘部被剿滅。楊奉韓暹認識的,做山賊土匪,是沒有前途的。趁著手中尚有十萬人馬,以此為籌碼,歸順朝廷。洗白罪身,謀求升官進爵,才是明智的選擇。
近一年來,楊奉韓暹一直在尋求出路。
包括董卓袁術在內的諸侯,紛紛表示願意接納白波軍,但由於楊奉等主要頭領意見不一,招安一事,始終未果。
而今,幷州劉芒崛起,且已經劍指河東及鹽池。楊奉等越發覺得時間緊迫,開始加速尋求受招安之路。
鄧羌,也有自己的打算。手握重兵,鄧羌也想為自己謀求一個好出路。
王猛聯絡了鄧羌,鄧羌忍不住高興。他知道王猛有大才略,正好讓他幫自己出出主意。
可是,王猛提議歸附幷州劉芒,鄧羌並不滿意。他覺得,劉芒不僅實力弱,還缺乏提得上臺面的好出身。
鄧羌並不看好劉芒。才一直拖著,觀察比較劉芒和其他諸侯……
……
鄧羌不急,王猛急啊!
如果不能說服鄧羌,則無法從內部瓦解白波軍。
如果白波軍保持完整。劉芒縱是調集幷州全部兵力,也未必有把握戰勝並趕跑白波軍。而王猛為劉芒謀劃的“以弱示人,以巧避剛,坐山觀虎,趁亂而圖”十六字方針,便不可能實現。
王猛不希望自己出仕的首秀以這樣的結果告終。
“必須盡最大的努力!”
“必須說服鄧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