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離開金平府,行了半個多月,臨近天竺國的國都,又見到了一座高山。
前番在金平府,被四個佛爺的坐騎抓到青龍山玄英洞,讓唐僧知曉,靈山腳下也有妖魔,萬萬不可大意。
勒住馬,唐僧指著前方說道:“悟空,前方高山,可有妖邪攔路?”
孫悟空看了看,道:“師父放心,這裡是靈山佛地,便有妖邪,十有八九是有主兒的,不會出什麼危險的。”
見唐僧仍舊心思不定,孫悟空道:“師父,你似乎又把烏巢禪師傳授的心經忘記了?”
唐僧道:“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烏巢禪師傳授,無一日不念,倒背如流,怎會忘了?”
孫悟空道:“師父只會念,卻不會解。”
若說誦經唸佛、打坐參禪,那自然是唐僧更為擅長。
可若說對於一些高深大道的領悟,卻是孫悟空這天生靈秀的更有優勢。
十萬里路走來,孫悟空多次以心經開導唐僧。
雖然每次開導完,把心放在肚子裡,安安心心上路,最終也逃不過被妖怪活捉,但總歸還是有一些領悟。
唐僧笑罵道:“你這猴頭,又笑我不會解經,我不會解,你會解麼?”
“我解得,我解得。”
兩人這番對話自然是在論佛,只是豬八戒和沙僧聽不懂,紛紛笑出聲來。
“猴哥,你和我一樣,都是妖怪出身,不是師父這等自幼入了沙門的。
弄虛頭,找架子,說什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說來聽聽唄!!”
“二師兄,大師兄說這話,是為了讓師父安心趕路,大師兄舞槍弄棒是一把好手,講經還是要看師父的本事。”
唐僧搖了搖頭,道:“悟能、悟淨,休要胡言亂語,悟空解的是無言無字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開口反而落了下乘。”
孫悟空方才的話,已經點醒了唐僧。
西牛賀洲怪事多,靈山腳下也有妖邪。
但不管是怪事還是妖邪,都是有主的,就算真的被抓了,也不會危及到生命安全。
過了幾道山崗,唐僧忽然見到,前方有一座不大不小,半新半舊的寺廟。
隱隱見蒼松偃蓋,也不知是幾千百年間故物到於今;潺潺聽流水鳴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時分開山留得在。
山門上,大書著“布金禪寺”,懸扁上,留題著“上古遺蹟”。
唐僧見了牌匾上的“布金”二字,喃喃道:“布金,莫不是到舍衛國界了麼?”
孫悟空打趣道:“跟了師父十幾年,沒想到師父竟然認得路了。”
唐僧道:“休要胡說,為師自幼熟讀佛經,見過相關的記載。”
“哦?左右無事,師父給我們說說吧。”
“傳聞我佛未曾成道之時,曾在舍衛城,與一位獨孤長者講經。
長者想要買舍衛國太子的一處莊園為法臺,太子故意為難,要鋪滿莊園的黃金才肯賣。
長者便以黃金為磚,鋪滿整座莊園,買了這處園子,‘布金’二字就是這麼來的。”
豬八戒道:“造化,造化,若真是這個園子,我便拿他幾塊磚。”
孫悟空道:“你這呆子可真是呆,且不說此事真假,便是真有金磚,也早被那太子拿去了,怎會留給你?”
“萬一留了幾塊呢?”
“那你就去找吧,找到了不必分我,給我買幾個桃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