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章:沂王那邊的訊息

“這哪裡是朕的喜事?”

“這是天下的喜事!”

朱見濟捧著那沉甸甸的稻穀歡喜不已,扶起了老農後,又是吩咐他們,“把這次結出來的種子儘量收好,朕要把這種新稻種推廣到其他地方去。”

此前的實驗已經很嚴謹了,畢竟朱見濟在發現那棵獨特的稻子後,便是嚴格按照單株選擇法來進行培育的。

如今,面前農田已經證明了這種稻子可以穩定的遺傳,收穫還很不錯,他便不想再浪費時間。

這種早熟的稻子,生長期短,既適合在無霜期短的東北地區種植,也適於在無霜期長的江南地區實行一年兩熟。

一旦它推廣出去,便能解決不少人的吃飯問題,讓大明的百姓在迎來美洲的高產作物之前,可以多吃兩口飯。

“等再種個一兩次,大豐收了,朕就要給他們兌現諾言,為你們賜爵位。”

朱見濟小心的將稻穀放回馬衝捧著的托盤上,對那幾位老農說道。

對方差點又感激的跪下去。

小皇帝心情很好的輕笑出聲,讓管理皇莊的馬衝乾兒子預備好相應事務。

“稻穀種植需要不少水源,這次結出的種子一部分放到京西郊那邊,一部分分去江浙之地,讓年富他們安排試種,慢慢鋪開。”

“記得將這次育種的過程都抄錄成冊,分發給他們,不然中途出了差錯,那就要少收許多糧食了。”

至於東北那邊,倒也不急。

李秉這個宣府巡撫在旁邊的蒙古佬逐漸安穩,沉浸在大明對自己的經濟援助中不可自拔後,便覺得對方不再有多大吸引力了。

他還是喜歡蒙古佬以前囂張的模樣。

就像一匹烈馬,死活不肯讓人騎,卻在鞭子和韁繩之下不得不屈服於自己身下。

李老頭的心是比較野的。

於是這幾年,因為朱見濟早就讓他提督遼東軍事,李秉便沉迷起了在那邊修長城、堡壘等各種建築。

其所用的苦力,大多是在征討草原叛逆部落時俘虜的蒙古人,還有在清田和改土歸流事件中,被流放到遼東的罪人。

本來按照舊有例子,這些人應該被閹割送到宮裡伺候皇上,成為東廠需要的人才,但現在已然不同以往了——

農莊模式推廣後,地方上受益於集體化勞作,使得破產農民數量減少。

而且朝廷在北邊還在不斷的建設新的城池,要把種花家走到哪兒種到哪兒的風俗傳遍大江南北,也需要眾多勞動力。

可是北方城市裡,已經普遍開設了大大小小的紡織廠,對於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需求都很大,所以老闆們不得已,會掏出更多的成本來對別人進行僱傭,鼓動農民們脫離土地,走到工廠裡面來。

換句話說,便是“人力”,變得值錢了。

現在朱見濟即便宣佈允許人坐轎子,估計老爺們也捨不得把寶貴的人力放到這種事上,巴不得都送去打工。

改土歸流後,西南不少作亂的寨子都被拔除,其土著淪為俘虜,要接受朝廷的安排。

當時就有不少商人透過太府寺和戶部對朱見濟提出請求,希望皇帝能允許自己購買那些人當做奴隸,為他們的工廠提供勞動力。

對於這樣的誠懇請求,朱見濟當然不會拒絕。

畢竟為了自己的利益,商人們掏錢是很爽快的。

而且目前的帝室就他們家幾個,除了朱見濟這個皇帝,其他人都比較安分,不追求太多享受,讓皇宮中沒必要養太多的宮廷服務員。

皇帝本人也沒有太大需求。

不過朱見濟只給了對方一定額度,規定了最高的購奴上限,並且將奴隸數量算進了他們的家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