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

這不是全殲戰,進攻沙州也不是什麼圍三缺一,壓根就沒有包圍這提法,純粹的襲擊,然後展開巷戰,最後將西夏在沙州佈防的軍伍幹掉······或者說驅趕更合適。

人家是四條腿的騎兵,而偏師是兩條腿的人,只能是驅逐,沒辦法殲滅。

情況跟預料的沒兩樣,由於突擊隊進城後,完全是以火藥彈開路,攻城的軍卒同樣是用火藥彈,這樣不停的炸響,讓那些留在沙州的牲口,不再順從的聽主人的召喚······

當沙州城裡的炮火聲還在繼續時,在城外溜達的宋軍馭手,就開始笑呵呵的收攬那些跑出城的牲口了。

軍伍不可擾民!這是新軍的鐵律。所以,在確定城內找不到西夏軍卒後,宋軍的軍卒開始向沙州的府衙聚攏。並且,開始圍繞著府衙修築防禦工事,似乎是要固守府衙一般。

“子厚,當真不接管安靖?”

王韶到這時候,還是不確定,要向章惇證實。

“大帥,如果沙州不亂,咱們如何合理的佔用那些牲口?官家在講武堂曾經有句調侃的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章惇以為,這話在現在,應該是:沒有對比,怎樣體現我大宋治政之善?”

這是章惇提議的,在戰前就商討議定的。

在決定徵用沙州那些商賈的馱馬、駱駝後,章惇提議打下沙州後,暫時不管沙州的安靖,軍伍進城後只防御府衙,並用大部分兵力去東向埋伏,執行圍點打援的戰術。

大宋軍伍徵用馱馬、駱駝,勢必會讓沙州的本地勢力,包括哪些行商者有意見,這樣的意見對於國朝將來治理沙州沒好處。所以,必須得讓沙走亂起來,給那些勢力一個印象······大宋只是借道而已。

其實,那些被驚走的牲口,壓根就沒再進沙州城,早被馭手收攬著去拉戰車了。這只是個藉口。

要想治理沙州,必須得想了解沙州。混亂,才是暴露沙州各方勢力的最好辦法。

“若是沙州亂不起來呢?”

“那咱們就給他們做個榜樣!”

從戰前議事,到現在,整個商討的過程,都是在隨軍監察官的監督下進行的。可惜,人家一言不發,只帶著耳朵。

而章惇這樣的提法,近衛的五大校尉,似乎也很贊同。王韶不同,他主導過開邊,對於河湟一帶的吐蕃部落,王韶一直是一個主人翁的認識去管理的,哪怕是協調,也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以公平的態度去評判。

“大帥,下官想問,如果沙州亂起來,亂事者、得利者、趁機作亂者,都會是什麼人?”

都會是什麼人?這不言而喻。安分守己者,不管是任何時候,多會安分守己。真正的商賈也不會,他們求財,更惜命。

如果大宋表示只是路過,那麼,在這個時間作亂者,不是趁機發亂財的,就是有野心同時有勢力者,甚至還會有那些冠商賈之名的盜匪。

“我偏師的任務是從沙州東行,對興慶府形成夾擊,最終配合正面隊伍完成對西夏的滅國之戰,不是治理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