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如果和前世一樣舉辦“光棍節大促”活動,一天的交易金額上千億,需要運算交換的資料量是天量,以騰信互聯idc資料中心的算力和吞吐量,根本無法承擔這種突然暴增的業務量。
但如果把那些只用在後臺計算,不需要實時更新的資料,交給超算中心來完成,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又比如沸騰出行,出行高峰期或者受天氣影響,訂單量突然暴增,同樣需要超算中心幫忙。
網路遊戲也是一樣的道理,以往新游上線容易炸服,但如果這事兒交給超算中心,就可以保證所有玩家都能第一時間進入遊戲,不至於讓伺服器崩潰。
再進一步說,一款遊戲如果有超算中心提供支援,保持萬人同屏都不會卡,甚至一個遊戲服區就能裝下所有玩家,到時候幾萬人、幾十萬人一起打國戰不再是一種奢望。
《方舟》遊戲其實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其超算中心就是由海底的無數伺服器陣列組成的。
所以總而言之,沸騰集團搶佔了這些賽道,其他人自然就無路可走了,目前國內還算有排面的知名科技公司,就僅剩下這屈指可數的四家。
而且這四家公司除了華為,沸騰集團都是他們的大股東,雙方算是兄弟公司。
不過華為那邊雖然沒有佔股,但雙方不是兄弟卻勝似兄弟,旗下不少業務都展開了廣泛合作,雙方合資的沸騰科技就是其一,所以關係反倒更鐵。
對於方傑要搞超算中心這件事,其他幾家公司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這和前世的情況不同。
前世這幾家公司都是各弄各的,尤其是在大資料和ai人工智慧的研究開發上,互相是競爭關係,分散了資源和人才,造成了一定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而如今,有沸騰集團牽線搭橋,大家利益一致,自然不介意一起搭臺唱戲。
當然,就算反對也沒用,想自己單打獨鬥,最後肯定會被甩的老遠,還不如合作共贏。
而且這幾家公司,對算力需求也非常大,一般的idc中心只能滿足他們業務上的需要,而無法支撐技術研發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大資料計算和ai人工智慧研究,目前的算力,已經成為了這兩項研發方向的絆腳石。
大資料計算不用過多解釋,既然是“大”資料,肯定需要海量的計算。
而ai人工智慧……
這麼說吧,將一個ai人工智慧,從一個一無所知的腦殘,訓練培養、自我學習成能戰勝國際排名第一的圍棋高手的阿爾法狗,整個過程全都是靠天量算力支援的,其學習成長速度是由算力決定的。
因此要想在人工智慧方向有所建樹,沒有超算中心根本玩不轉。
此外像百度的搜尋引擎,騰訊的社交軟體及其小程式開發平臺,網易的新聞平臺和遊戲開發,以及華為的通訊技術、晶片研發和無人駕駛,全都離不開強大算力的支援。
至於沸騰集團自己,那就更不用說,其相當於前世數十家知名網際網路、物聯網公司的綜合體,對超算中心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甚至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得不建立超算中心的程度,否則對整個集團的未來發展都會造成很大的阻礙。
經過一番商談,「沸騰超算」成立時的註冊資本為200億元。
沸騰集團出資120億,佔股60%,華為出資20億,佔股10%,其他三家民營公司聯合出資20億,佔股10%,中科院以5億資金和技術入股佔股10%,電網和電信分別出資5億,分別佔股5%。
當然,這只是註冊資本,這點錢只夠打個基礎,後續根據需要還會不斷融資,股份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但初始股東框架基本上就是如此。
沸騰集團這邊的120億,當然也不全都是自己的錢,其中80億是銀行貸款,抵押物是沸騰產業園,剩下40億當中有10億是沸騰科技以硬體裝置入股,沸騰實際拿出來的真金白銀只有30億。
這30億,也是目前方傑能夠拿出來的流動資金,再多的話,他就只能去二級市場圈錢或是賣掉手頭上的諸多股份了。
「沸騰超算」成立,資金到位後,專案建設速度相當快,基本上是以一週建成一座超算機房的變態速度迅速繁衍。
這主要是因為,沸騰超算中心不需要“全球算力第一”這種名頭,不需要在超算機房裡擺上“天河一號”這種效能的超級計算機。
“天河一號”主要是為了秀肌肉,是為了向全世界宣告,我國不光有能力自主研發超算,並且在同等能耗的情況下,算力可以達到全球no.1。
但這玩意兒太高精尖,成本太高,尤其是超算晶片等核心部件,忒貴,絕大部分晶片還是從花旗國進口的。
作為一家民營超算中心,沸騰超算自然沒有必要幹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
咱不圖名,只求利,低調發展,價效比怎麼高就怎麼來。
比如超算晶片,能用沸騰科技自主研發的國產晶片進行替代,那就全部替代。
儘管這麼做在同等算力的情況下,能耗大了不少,但好處是核心元件貨源充足,不用求人,不怕被卡脖子,裝機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後期技術維護方便簡單。
而且使用國產晶片,對推動國內晶片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也有極大的好處,至於能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