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給沸騰汽車供應動力電池的比亞迪,也是沸騰能源的股東之一,其蓄電池技術和裝置,是國內光伏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一環,給沸騰超算中心配套的太陽能蓄電站,其蓄電裝置也是比亞迪提供的。
因此沸騰汽車4.0的推出,對一般老百姓而言,只是省了一點油錢,可對國內光伏產業來說,卻是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這標誌著“風光儲”中的“儲”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原本艱難前行的國內光伏產業相關下游公司也因此多了一項業務收入,日子不用再過得緊巴巴了。
此次沸騰汽車宣佈推出混動車型之外,同時還在方傑的指示下,宣佈這款混動車型的年產量也將提升一倍,達到每年200萬臺的產量規模。
不過這點產量,依然是杯水車薪,不說沸騰出行就恨不得把所有車輛直接給包圓,也不說廣大私家車主的迫切需求。
只說在其他出行平臺專職跑網約車的司機們,就恨不得每人買一臺。
因為沸騰汽車每年都可以換新,不用考慮折舊問題,保險人家也幫你交了,也沒有汽車租賃公司裡的那些彎彎道道,比租車和開自己的車划算多了。
更牛逼的是,如果哪裡磕磕碰碰了,拿到沸騰汽車4s店維修的話,雖然該交的維修費一樣得交,但好處是如果不想等待的話,只要額外繳納500元的換新費,人家直接讓你當場提一臺新車回去繼續開!
算個賬就知道,網約車一個班下來平均流水可以達到5、600塊錢,一天兩個班就至少是1000元,正常情況下,拆卸維修做鈑金再加上等待油漆幹了的時間,起碼3天時間,也就是說網約車司機在等待期間至少損失3000元的誤工費。
但如果開的是沸騰汽車,減去500元換新費,相當於賺了2500,這錢正好可以貼補維修費還有賺的,而且舊車還變成了新車,這如何不讓網約車司機們欣喜若狂?
如果不是很難排上號,估計全國的網約車司機,不管哪個平臺的,都會開上沸騰汽車。
所以產量翻倍不是問題,問題是還是太少,供不應求。
方傑之所以決定加倍產量,主要是混動車加大產量,對相關動力電池、電機生產廠家是一種扶持,對相關技術資料採集、研究也很有好處。
不過,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過渡性產品,產量翻一倍就可以了,再多就沒必要了。
畢竟要說省油,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其實省不了幾個錢,也不夠節能環保,對國家能源戰略沒有任何意義,別看前世相關廣告打的那麼響,其實很多都是忽悠人的,遠沒有純電車好用實惠。
這麼說吧,就方傑前世親身體驗,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從省錢角度上說,每公里電耗成本不到0.15元,如果有自己的小院子或者車庫,在家裡充電,每公里電耗成本不到0.08元,不到油車的十分之一。
從效能上說,尤其是起步加速效能,其爆發力秒殺市面上所有售價在40萬以內的油車,不管它是寶馬還是賓士奧迪,照樣瞬間超車沒商量。
從舒適性上說,好壞參半,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因此車內十分安靜,反而因為加速太快,讓車上乘客有一種坐在跑車上的推背感覺,進而可能會產生暈車反應。
其最大的硬傷就是續航能力,但只要不跑高速,完全夠用。
其實這也不算硬傷,按照國家規定,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就必須休息,否則就是疲勞駕駛,高速上面4小時就是400多公里,正好也應該停下來找服務區充電休息了,除非把生命當兒戲,否則沒毛病。
而在今世,方傑一門心思想要把新能源汽車提前搞出來的根本原因,並非以上這些,而是產業佈局和能源戰略方面的考量。
只有路上全都新能源汽車,沸騰能源才能持續擴大規模壯大自己,並進一步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國家不用受制於人,老百姓們也不用對著天價的油價望而生畏。
當然,計劃和想法是好的,要想將其實現,還需要時間,這個時間關鍵就看動力電池技術何時能突破了,方傑預計,沸騰的新能源汽車最快也要3年後才有可能正式上市。
而且在其上市前的這幾年時間,充電站、換電站這類基礎設施要提前進行佈局,否則到時候新能源汽車沒地方充電,那就尷尬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方傑心中早有計較,一旦時機成熟,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
2010年上半年,方傑的時間精力主要放在光伏產業沸騰能源上,其次就是為了文化戰略佈局了影視劇本,搞了一檔綜藝《舞林宗師》,下半年則是沸騰超算和沸騰汽車。
一晃眼,時間來到了2010年年底,天氣漸冷,方傑就不怎麼想動了,基本上就是窩在家裡過冬,等著過年。
當然,人和蛇不一樣,人吃飽喝足睡夠了,總還得找點事情做,就算不動手,動動腦子消耗點精神是必須的,否則晚上容易失眠。
於是方傑再次將注意力轉向了文化輸出戰略上。
既然是戰略,當然不可能只靠敲定幾個劇本,捧紅幾個演員或編劇,再弄一檔舞蹈類真人秀綜藝就能達到目的,這只是該戰略下的戰術之一,起到的作用還很有限,必須一以貫之才能達到目的。
要知道韓國那邊搞文化輸出那可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國外某個國家剛打完仗,急需安撫百姓情緒的時候,韓國相關文化推广部門就主動把自家的韓劇免費送給這個國家的電視臺播放了,給當地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心靈安慰的同時,也製造了一大批韓粉。
又比如國外各大社交媒體上,比如方舟影片、方舟直播上面,就有不少韓國的up主、主播在相關部門的資助下,費盡心思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韓流文化,甚至不惜篡改偷盜華國文化據為己有。
而且人家的文化戰略還是全產業聯動。
比如你進入各國的韓餐廳,擺在大廳的電視機裡,永遠放的都是韓劇、韓綜和頂流偶像團體的歌舞表演,各國電視臺裡凡是韓國產品的廣告,全都是韓國明星代言,華國這邊就是典型,韓國化妝品廣告都是請的韓國明星和偶像,而不是華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