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雨與葛飛相識緣於各自的工作。
五年前葛飛剛晉升到副廳級位置,Z省與西部S省結對子,系統內自上而下發動員工為S省作希望工程捐款。
銀行系統收入不菲,廣大員工為希望工程捐款都是二話沒說的。
捐款活動一結束,幾百萬的一筆款子,單位派出葛飛等人去S省參加一個捐款儀式,又帶上一車學生用品和大量圖書。
省城晚報派孫若雨隨行採訪報道。
幾輛車子一路西行,時年四十八歲的葛飛有麗人相伴,興致盎然。本來健談,佳人面前,更想表現自己。
車開了兩天到達目的地,兩人幾乎如同兄妹一般了。
葛飛魁梧英俊,孫若雨美如天仙,相差十八的年齡不是距離,彼此暗生犯罪感的情愫。
孫若雨久聞銀行收入高,葛飛又用“曲線語言”向心儀的引力少婦暗示:
“媽的,我下面的董事長、行長一個個年薪幾十萬、上百萬,我們在上面管理的,卻還沒他們高,呸,這機制!不過七七八八加起來,也差不多啦,否則豈不活話氣死!”
“喲,葛主任,幾十萬還少哇?我們當記者的,跑斷腿,說破嘴,就那麼幾個錢,省城房價噌噌噌躥個不停,下輩子再買房子吧。”
“買房子,誰還攢足了錢才買?中國老太太老了買不起房,和美國老太太年輕時買按揭房的故事,你當記者的不會不知道吧!”
“買了按揭房也要還的啦!”
“唔,這倒是。你這麼漂亮的女孩紙,開放點,叫別人給你買單啊,哈哈哈……”葛飛嘣出一句廣東話。
“真壞,葛主任你一個領導,竟然教唆純女犯錯誤!”
捐款儀式後,按計劃於第二天,由當地同行帶他們去一所小學現場捐錢,捐圖書,捐學生用品,拍幾張現場照片。
翌日清晨,汽車離開S省省城,繼續向西而行,進入無窮無盡的大山深處。
五個小時後,到達懸崖村山下的小鎮。抬頭仰望,四周是高聳雲端的大山和陡峭的懸崖。所謂小鎮,還不如南方的一個村落;群山環抱下,宛如卷伏在井底的蛤蟆。
從小鎮到懸崖村,要攀登數千米的山坡和絕壁,攀爬17副掛在巖壁上的藤梯,最長的藤梯長100米,陡度90度。
鎮長勸說孫若雨:“這段路太危險了,你就不要上懸崖村了,在鎮上休息吧。”
孫若雨瞧著懸崖絕壁,滿臉懼色,兩腳微微顫抖,嘴巴卻說:“我是記者,我不…不怕,我要把...在懸崖村捐錢捐物的照片發回去的!”
葛飛很佩服這個要強的女人,鼓勵道:“好樣的,有我在,我拉你,推你,你一定能上去的!”
校長下山來接遠方的客人,攀崖時他引路,鎮長和兩名鎮幹部殿後,走走停停,爬了三個小時才到最後的百米藤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