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養豬場,沒有農家豬舍的臭氣熏天。每間豬舍都有編號,不同年齡段的豬分屬在不同的鋼製豬欄,每頭豬都有類似身份證的標籤,記錄表裡詳細地記錄了每隻豬的成長資料。”
“.....胡建華卻實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他養豬十分注重環保,排放的豬糞要經過處理,不汙染環境。而且,他還是第一個把人性化理念,注入動物世界的人....”
王曉燕不明白了,問:“把人性化理念,注入動物世界?”
諸葛欣道:“是的,他提倡,要讓豬快樂地生活,快樂地成長。比如豬舍要寬敞,不至於讓豬互相打架,同時還要給它們吃好,喝好,睡好。”
王曉燕欽佩地說道:“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這樣一個有愛心的人,怎麼會搞到你們經偵大隊裡來的?”
諸葛欣又嘆著氣說道:
“胡建華這個人,要是一直像他母親那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必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而且是一個心地善良、很有文化修養的企業家,可惜.....”
“可惜什麼?”
諸葛欣用懷著一種滄桑感的心情,看著王曉燕說:
“曉燕啊,一個人要是永遠能夠懷著一個平和、樸實的心,在物慾橫流、貧富懸殊的世界上,能夠遏制住自己的衝動,永不浮躁,這世上會少很多悲劇啊!”
“是啊,永不浮躁。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王曉燕藹然低垂著睫毛,似乎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諸葛欣翻了一下桌子上的案卷資料,道:
“姚慧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兒子胡建華卻在養豬場最興旺的時候,把持不住自己。他原來也是一心一意要做好養豬場的,可是他那個來自單親家庭來的老婆一家,把他推向一個無底的深淵。”
“怎麼回事?”
諸葛欣告訴王曉燕道:
據調查瞭解,胡建華的老婆有姐妹三人,胡建華的老婆最小。”
胡建華的老婆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母親身體不好。她們姐妹三個當中,胡建華的老婆是她外婆帶大的,其他兩個是胡建華的丈母孃自己帶的。
身體不好的丈母孃,勞碌一生,一心只想把孩子們拉扯大,卻疏於教育。
大女兒是一個心氣很高、又很自私的人,看到別人當領導、當老闆,心態十分浮躁,一天到晚吹牛皮,言必稱‘宋氏三姐妹’,不知自己沒什麼能耐,卻經常計劃著幹什麼驚世駭俗的大事情。
作為大姐,其一言一行,對幾個妹妹影響極大。
眼見的最小的妹妹一家養豬賺了錢,一直認為在家裡自己是最有能耐的大姐,心態十分煩躁、嫉妒,那嫉妒心之強烈,非常人能夠理解。
在大姐的引導下,姐妹兩個總是在小妹妹和小妹夫跟前說一些風涼話,借牛喻馬,暗示養豬的人低賤,上不了高雅之堂。若是他們肯放下高貴的尊面,去養臭哄哄的牛羊豬馬,絕對幹得比胡建華好上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