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這個劇本最恐怖的地方。
越寫越開心,越寫越激動。簡淵不是變態,但是作為一個心理學的學生,能成功解構這樣一個故事,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甚至這個劇本,就已經可以當做畢業論文的成果了,沒有任何的劇情堆砌,一切都是真實,真實到恐怖。
等簡淵敲完最後一個字,天色已經大亮,他感覺自己腰痠背痛,但是精神抖擻。
這個劇本的初始版本,只有一萬字左右,但全都是乾貨。
最後,簡淵把檔名改成了:“《服從》劇本一稿。”
這個劇本,就叫《服從》。
故事的最開始,是在一家快餐店,一個自稱是警察的人給老闆打電話,說有人報警在快餐店裡丟了錢,女員工有犯罪嫌疑。警方要在稍晚才能過去,要店長先控制住嫌疑人女店員。
於是在電話的指使下,店長把女店員關在儲藏室裡,並且淪落讓店員看守。同時在電話裡警察的暗示下,快餐店裡面的每個人都對女店員進行了審問,從最開始只是問話,慢慢變成了要女店員脫掉衣服檢查,最後甚至是直接進行侵犯。
直到最後,眾人才發現這電話根本不是警察打來的,只是一個人的惡作劇。
但罪行已經實施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十分的扯淡,一個陌生人冒充警察,隨便打一通電話給店長,那些匪夷所思的指令,店長、店員以及被懷疑店員居然沒有一絲疑慮,通通照做?
然而事實是,這看似隨機的事情,充滿了心理學陷阱的設計。
首先,假警察並不是隨便就撥打出的這個電話,而是故意選擇了週五快餐店最忙的時候打電話,而這個時候大家最容易思想混亂被欺騙。
電話都有開始,假警察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的身份,而是開始透過描述和暗示,讓店長自己判斷出是誰。這樣一來,店長接下來會對這個訊息深信不疑,因為這個訊息是店長自己想到的,而不是假警察的提醒。雖然......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
而接下來,對權威的盲從,逐漸變成了麻木的聽從命令。而其它店員害怕和嫌疑人犯罪扯上關係,所以自然對這件事不上心,甚至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更加努力的表現自己,甚至是以霸凌女店員的方式。
快餐便利店之類的地方,長期機械化勞作,形成思維慣性,虛構權力,很快讓當事人女店員失去了正常思維能力。因此在其他人不斷對自己的侵犯時,在人和環境的大勢所趨之下,被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一點點被調教成了玩物,屈從於不存在的權威。
這個故事裡,從頭到尾那個騙子都沒有露面,一切都是透過電話安排的。而這個故事也沒有什麼特別血腥暴力的內容,但展現出來的故事卻陰暗到可怕。
與其說這是劇本,倒不如說是對人類行為中一些最黑暗、最普通的秘密進行了清醒的探索。以清晰、臨床的細節將這些事件展現。
當人在面對一個看不見的權威時,也可能會喪失了最基本的自我反思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電話詐騙總有人會上當,騙子總會冒充公檢法機關,而不會冒充其他的機構,就是因為公檢法機關是國家的權力機構,權威性自然不言而喻。當局者迷,在騙子假冒的權威中一點點動搖,總會聽命於騙子,把自己的錢財都轉給了騙子。
咦,這個劇本怎麼變成了《預防電話詐騙》的宣傳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