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88.真才實學

“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裡的字全是都亂的。”

這就是簡淵寫的字。

簡淵轉過身,對著眾人說道:“如果是經常上網的人,應該都在朋友圈或者空間之類的地方,看到過我寫的這段話吧。今天,我想根據這個問題,詳細說一下潛意識的一些作用,比如腦補。”

“在此之前,我想問問,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有寫作的時候,出現錯別字的情況吧?”簡淵問道。

眾人都是點點頭。

簡淵繼續說道:“還有這種情況,你寫完了一篇文章,自己檢查了一遍,改掉了一些錯字。但是當別人去看的時候,總能找到你發現不了的錯字,但是你明明已經檢查了。從而產生一種‘為什麼我當初沒有發現’的疑惑。”

眾人又都點點頭。

“如果我說,這其實就是潛意識干涉的影響呢?”簡淵笑道:“比如一本錯別字很多,這可能不是作者不細心,而是他已經被潛意識所影響了。因為錯別字的問題,和剛剛漢字順序的問題,其實有連貫之處。”

簡淵解釋道:“其實寫作的過程,基本上可以分成兩步,分別是創作,和檢查。而檢查基本是分兩種,自我檢查,和他人檢查。但問題是,他人檢查的效果,永遠比自我檢查的效果好。”

“所以從事實上看,自查通常意義上不具有很高效率。就像小時候考試,每次都會有很淺顯的失誤,但是明明在交卷之前檢查過,為什麼還會有遺漏呢?這個問題其實也困擾了我很久,直到我後來對潛意識瞭解加深,才發現這種情況不是個例,而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經歷。”

一個帶著金絲眼鏡的人問道:“確實,我的學生寫的論文,總是出現錯字。我每次的都很生氣,不過我卻沒有對這個問題真正思考過。不過這和潛意識的關聯在什麼地方呢?”

簡淵笑道:“其實,人的大腦就是一個最精密的一起。因此,人類與生俱來一種能力,就是粗略掃描即可自動排序。”

“我翻閱了很多書籍後,又透過對自我的研究發現,人眼在看文字的時候,不是一個字一個字逐個掃描的,而是成區域的掃視。我透過實驗發現,人眼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可以看到這個漢字左邊的12個漢字,右邊23個漢字,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個漢字。同時,在閱讀整段文章時,眼睛經常是跨行閱讀,跳躍著前進——也就是所謂的一目十行。”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看到我剛剛在黑板上寫的那句話時,因為內容常見,句式簡單,眼睛粗略掃描後,潛意識便預設這句話不用深加工,大腦的淺層意識會自動對文字排序,以自認為正確的形式解讀。”

這時候,大家都有些興趣,有些人甚至隨身帶著書或者筆記,這個時候自己試一試,發現自己在看這些內容的時候,因為熟悉所以根本不用細度。

簡淵這時候說道:“所以我總結了一下,那就是人的大腦在熟悉的領域,整體性知覺優於細節,可以自動腦補。”

“腦補......”顧異同問道:“你說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整體性知覺會優先於細節。能不能給點更具體的例子?”

“這個簡單。”簡淵拿著桌子上的紙幣,寫了一行字,交給了顧異同,說道:“顧先生,請你看完直接念出來,不要猶豫。”

顧異同點點頭:“好。”

簡淵把那張紙給顧異同展示,上面寫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念出來吧。”簡淵說道。

顧異同看到內容笑著說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寫這句詩是做什麼?”

簡淵笑道:“等一下,顧先生你再仔細看一下,你腦海裡浮現的詩句,和我寫的真的一樣嗎?”

顧異同再仔細一看,才發現簡淵寫的前兩句是“床前月明光,疑是上地霜。”字的位置調換了,但是他真的沒看出來!

簡淵說道:“看!這就是你的潛意識在腦補。這句話乍一看,完全沒有問題,如果讓你念出來,也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順序來。如果不提醒你,你跟發現不了。因為人在閱讀時,已經進行了腦補。潛意識已經將這兩句錯誤的詩句,與記憶中的對詩句進行對應,對一個句子的內容很熟悉,看到大體的結構,就能夠‘腦補’出正確的形態。。

“腦補,不是天馬行空的胡亂猜測,而是必須基於一定的語境和上下文環境。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已經接觸過的事物中,如果是全新領域,聯想的‘素材’不足,人就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甚至反覆閱讀才能理解,就很少出現看錯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