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機器人嗎?”
當聶遜看著簡淵一臉平靜的看完幾起案件的資料之後,算是徹底服氣了。
“給我個表情吧,要不然我都害怕。”聶遜忍不住問道:“你看完這些,心境就沒有什麼起伏嗎?”
簡淵茫然的抬頭,看向聶遜:“什麼起伏?”
資料裡這些案件的可怕,相比較於簡淵噩夢裡的遭遇來說,其實也就那樣,大差不差。
簡淵對恐懼的閾值,已經被噩夢鍛鍊的很高了。所以這些東西很難影響他的心境。
但這些犯罪案例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這些都是惡人的作惡,即使心中有恨,也是有一個物件的。
可是在這些資料裡,還有一些國外早些年的心理實驗,這些實驗也是處於保密階段,檔案解密時間起碼要在一百年後。現在能看到,也是國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得到一部分的資料內容。
為什麼這些資料要保密呢?因為這些實驗,都嚴重違反了人道主義,甚至是喪心病狂。比如在心理學界十分出名,甚至連普通人都聽說過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最後差點鬧出人命,即使最後沒有人死掉,但這些人留下的心理陰影也是這輩子無法抹除的。
但是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科學的進步。在這種目的偉光正,手段惡狠毒的反差下,沒有人是兇手,那些被實驗的物件甚至沒辦法宣洩自己的痛苦。這才是最可怕的絕望。
就比如1938年,一個名叫wendall johnson的心理學家認為說話結巴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於是找了幾名說話流利的孤兒最為實驗物件。
首先用專業醫生的身份去進行明示,告訴孤兒們以後會有患上口吃的風險。隨後的一段日子裡,這些孤兒只要有一句話說不好,就會被馬上指出來,增加心理影響。
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幾乎都在很短的時間變得不愛說話了,哪怕說話也會變得口吃結巴,甚至哆嗦發抖。
研究人員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後,開始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但是無論如何,這些可憐的孩子們都無法恢復之前說話流利的狀態,這種對語言的恐慌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只要幾句話,就讓人患上終生不治的心理疾病,一輩子活在陰影中。
其實人是非常容易被負面評價影響的,所以就算有人否定你的時候,也千萬別急著相信和自卑。一定要睜開眼睛,換個視角,多方論證,保持自信。盲目的自我懷疑,只會讓一個人迅速患上心理疾病。
這個實驗因為完全違背倫理,所以被稱之為魔鬼實驗。但事實上,這種程度還不是最恐怖的。
簡淵翻看著卷宗,忽然在一份案件上停下來。
這居然是之前那個名叫“麗麗”的女孩案件的卷宗。前面發生的故事簡淵都知道,但是......
“死了?”簡淵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不是自殺,被分屍?”
這件事結案之後,簡淵就沒有再管過。本來他對這件事也不是很上心,只不過是在蘇警官的邀請下才幫忙的。
麗麗雖然可以確定導致其養父母死亡的真兇,但是鑑於那所謂的養父母做的禽獸不如的事情,麗麗這也就屬於防衛過當,而且目前的身體情況也不可能判刑,法不容情,但是法也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