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45.認知障礙

“或者手上有一個倒刺,必須要拔掉。或者身上多了一個蚊子叮的包,就算不痛不癢,還是不喜歡面板有一點凸起的感覺。這就是你潛意識裡的完整性。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五官四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自己’。而這個‘自己’的一種在心理上的存在。當身上出現了一些不應該出現的東西時,你的內心就會十分厭惡,想方設法的把多餘的東西去掉。就像是......鯨魚身上的藤壺一樣,那種心理的不適,會讓你想辦法解決。這就是軀體完整性認知。”

“但是還有很少一部分人,他們的軀體完整性認知出現了障礙。比如,在他眼裡,缺了一條腿的自己,才是完整的自己。而多餘的那條腿,對於自己來說是不應該存在的。就像是一個人發現自己有三條腿,所以必須要把多餘的腿鋸掉一樣。對於這些人來說,可能自己的胳膊,或者自己的腿,在他們眼裡是多餘的。”

湯姆森有些無法理解:“會有人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殘疾?”

“不,對於軀體完整性認知障礙的人來說,這不是殘疾,而是原本完整的自己。”簡淵說道:“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個襲警的人,家裡會有繃帶或者輪椅,他會喜歡把自己健康的那條腿綁起來,或者坐在輪椅上。他喜歡這樣。”

湯姆森說道:“不如,你和我一起去醫院裡,和那個人談一下。”

“好。”簡淵笑著答應,然後又昏睡過去。

等簡淵再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醫院裡,並且躺在病床上。

有警員看到簡淵醒來,連忙去叫湯姆森警長過來。可以看到,湯姆森看到簡淵,也是非常的無語。

“抱歉,我昏睡症的毛病就是這樣。”簡淵問道:“所以現在是什麼情況?”

湯姆森拿出了審問的資料,遞給了簡淵說道:“手術結束後,我們進行了審問。他一直在懇求醫生把他截肢。你很厲害,猜測的沒錯。看看這個。”

簡淵接過來,看到警方已經把這個人的一切都問出來了。

這個有軀體完整性認知障礙的人叫懷特,他自述一直想把自己的右腿截肢,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癱瘓患者。他第一次產生這種想法是在四歲那年,當時他拜訪了因車禍雙腿殘疾的姨媽,忽然覺得自己也想像姨媽一樣。九歲時,懷特策劃了一起事故,騎腳踏車從高處衝下來,企圖達到雙腿癱瘓的目的。但這次事故只讓他在床上休養了一段時間,並且聽到醫生的忠告之後,幼小的他才明白,不成熟的自毀計劃還有可能導致死亡。

懷特只能暫時懷揣著這個秘密生活,獨處時就假裝自己是殘疾人。這麼多年以來,他始終沒有放棄讓雙腿癱瘓的念頭。他做夢都希望能發生意外事故讓右腿消失,也嘗試求助私人醫生幫她進行截肢手術,但都未能如願。

在多次求醫未果後,他開始在自己家裡自制了斷頭臺,想把腿切掉。他先把自己的右腿放在冰塊裡幾個小時,想用“冰鎮”的方式讓右腿壞死,然後用斷頭臺切斷。可是斷頭臺無法一次性剁掉右腿。

最後,他走投無路之下看到了警察,決定用這種方式完成自己的夢想。

簡淵唏噓,問道:“這樣的人,會怎麼判決呢?”

“襲警,奪槍,這些最後要交給法院。”湯姆森說道:“我沒想到還有這種病。”

“這是一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簡淵說道:“這樣患者通常認為,身上某些健康的器官並不屬於自己,他們會幻想或者實際切除這部分器官,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滿足。18世紀晚期,一位英國病人去到法國,要求一位外科醫師幫自己截掉健康的腿。被拒絕之後,他甚至用槍逼迫醫生執行手術。術後,病人寄給醫師一筆錢和一封感謝信,並在信中說,他的腿是阻礙自身幸福的一種無形障礙。”

“而且這種切割慾望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性喚起,也就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他們在性幻想時往往需要藉助於肢體殘缺的幻想,才能達到更好的高潮體驗。所以這種病的出現原因,很有可能是生理慾望導致的心理扭曲。就像一個人只能看到某種特別的衣服,才能達成興奮效果一樣。這種病症的治療重點還是在於生理慾望的校正。”

簡淵最好笑道:“謝天謝地,他只是軀體完整性認知障礙。如果是切割癖好,那麼他們會在切掉自己的一部分身體之後,產生切掉另一塊身體的想法,然後一點點把自己截肢,最好什麼都不留的程度。那種就已經是無藥可救了。”

“因為切割身體的慾望變成了一種強迫性的信念,它會時刻提醒患者,你需要趕緊切除不屬於你的肢體。”

湯姆森說道:“好在,這種情況不多。我也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

“唉......”簡淵說道:“那些做隆胸、隆鼻等整容手術的人,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對自己身體器官的不認同。只不過,整形的人選擇把器官重新塑造,而這種患者則是想要徹底去除它們。”

湯姆森臉色變了,因為他的老婆前不久做過隆胸手術。這也太嚇人了。

“除了生理慾望的扭曲,還有兩種情況。一是大腦對映錯誤,這種機率很小大腦裡有腫瘤導致感知神經失靈,覺得自己身上的某一個肢體,並不是自己的。還有一種情況,和童年有關。”

湯姆森疑惑:“童年?”

“其實除了遺傳以外絕大多數的心理疾病,都和童年有很大的聯絡。這是被人忽略的。”

簡淵說道:“比如這種患者往往在童年早期就開始出現症狀,而且大多數在童年得不到重視。所以我認為,當患者發現受傷可以得到家人的關注之後,這種‘自殘以得到照顧’的想法可能會不斷強化,最終導致他們想要透過切割自己,來持續獲得身邊人的愛。”

湯姆森說道:“所以這與被忽視的童年有關,這個我認同。很多校園槍擊案的兇手,其實都是因為童年不被關注,導致性格孤僻,最後產生了報復欲。”

“沒錯,好的童年治癒一生,壞的童年一生治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