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一章:按兵不動

舒蘭望向還在悲傷的魏王李讓,“殿下,陛下……可有遺囑?”

李讓眼淚不停地掉,“陛下走得匆忙,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只說讓我這個皇叔多多照看……”

舒蘭和葛維範看看魏王李讓,正當壯年,精力充沛,常年鎮守邊疆,還是此次平定八王之亂的有功之臣,武德充沛,非常適合入繼大統。

但這也有困難。

魏王李讓是思玄的叔叔,繼承侄子的大統顯然是不合適的,只能繼承先皇,也就是魏王哥哥的大統。

可這兄終弟及終究沒有父死子繼來的順當。

而且思玄下面還有比他矮一輩分的宗室子弟,按理說,也應該是挑選一個,過繼給思玄,繼承思玄的大統,這樣才名正言順。

舒蘭和葛維範陷入了沉思,年老以及大半夜入宮帶來的迷糊,讓他們二人都陷入了無聲的悲痛中。

魏王李讓顯然明白這兩位老臣的意思,他也沒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現在來說,穩定人心是首要任務。

李讓哭著看向兩位老臣:“兩位大人,這首要的對外宣佈,定不能說陛下是中了羯族和鮮卑人的圈套,遭到了鴆殺啊,保全陛下的名聲,是最重要的,還有,給陛下辦一個風風光光的葬禮,讓陛下好好安息,放心歸去,其餘的等到陛下這些大事定完了,再商討也不遲啊。”

舒蘭和葛維範點點頭。

三個人開始商議如何對外宣佈,如何措詞,以及如何面對朝野的議論之聲。

所有人都伴隨著不安定的情緒,熬到了天亮。

天一大亮,思玄駕崩的訊息也傳到了各地。

對外說思玄因為痢疾不治而亡,封鎖了一切關於鴆殺的訊息。

這個訊息一傳出來,幾乎所有人都震驚了。

畢竟是太年輕了。

舒蘭親自起草詔書,要求各地的諸侯王回到長安參與弔唁與葬禮。

剛剛離開都城長安的文德將軍也只好折返,淚灑沿途,整個人恍恍惚惚,不敢相信年輕的皇帝已經駕崩。

無人料到,一年之內,帝國會有兩場國喪,其中一個皇帝還是那麼年輕。

待到思玄下葬以後,關於繼承人的事情也被立刻提起。

三省六部的長官以及還在世的年長的宗親齊聚門下省議事堂,共同商討下一任皇帝的人選。

魏王李讓也參與其中,還有瑞王、福王,這兩個是在世的最年長的宗親。

新任中書令宋騫代表所有的宰相提議在思玄的子侄輩挑選一個,過繼給思玄當繼承人。

瑞王和福王倒有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