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看的很明白!
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二人最後的下場將會特別悲慘。
除非有人能夠改變這兄弟二人的命運。
想到這裡,秦叔寶也是暗自慶幸了起來,至少秦立桓與秦懷玉兄弟二人的關係是極好的。
“父親,我明白的!”
“無論如何,我們翼國公府保持中立,天下再如何變,我們不受波及便好!”
如果秦立桓是個投機者的話,此時押注秦王李世民無疑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不過這般血腥的宮廷爭鬥,秦立桓還是不怎麼喜歡。
榮華富貴、權力什麼的他並不在意。
除非有一天,秦立桓覺得去追逐這些是有用的。
馬車穿過了玄武門,繼續往深宮位置前行。
過了好一會兒之後,馬車方才是停了下來。
此時,宮殿內人來人往。
太監、宮女拿著各種各樣的器具往返於宮殿內。
各式各樣的菜餚被蓋著,端入了宴席之中。
宮殿內各式各樣的燈籠散發出各色的光彩。
秦立桓與秦瓊在大太監的帶領下,往那宮殿的方向走了過去。
走了幾步,秦立桓突然發現有兩個穿著道袍的年輕人也是往宮殿方向走去。
“道士?”秦立桓有些好奇了起來。
不過秦立桓對此並沒有感到特別奇怪,畢竟據史書上的記載。唐朝的皇帝與老子“攀親”,曾經尊老子為李姓的始祖。
畢竟這樣一來,就能夠給人這麼一種感覺——原來李唐的皇帝竟是“神仙苗裔”。
在唐高祖李淵時期,把老子尊為“李姓始祖”。
而唐高宗李治時期,則把老子加封為“太上玄元皇帝”。
等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老子則又陸續成為了“大聖祖玄元皇帝”、“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和“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天元皇大帝”。
李唐王朝的皇帝與老子有沒有關係暫且不論。
和老子“攀關係”、給老子加各種稱號的做法,也確實是統治者的一貫做法。
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大唐皇帝甚至下令,王公大臣皆需熟讀《道德經》,把《道德經》列為“諸經之首”;甚至在科舉考試,增考《道德經》。
到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甚至親自為《道德經》作註解,並頒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