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我聽說了,是關於學子的。”
普通的老百姓,站在街道兩側議論紛紛。
文人雅士的東西,他們不跟著擺弄,但是卻擋不住他們的好奇之心,忍不住駐足觀望。
這次又是什麼事兒呢?
此疑惑升起,很快就有聚友軒的管事,也就是現在的負責人,便給出了答案。
“學子報出刊,十文一份。”
“此刊中不但有我榆林縣優秀學子所作文章,更有縣令大人親手賦詞。”
“甚至是當今狀元陸銘軒,也有文章留於其上。”
“機會只此一次,欲購從速。”
陸銘軒!
狀元郎!
這個名字在榆林縣,可謂是如雷貫耳,甚至這其中有不少學子,與陸銘軒打過交道。
可是如今陸銘軒,不但入朝為官,更是進了翰林院,兼左春坊庶子,教導小皇孫。
此等地位,在一眾榆林縣學子心中,已是高高在上,與他們天壤之別,只可遠望,在不可近觀。
今日突聞,陸銘軒的文章處於學子報之上,眾人豈能不心生盪漾,激動萬分。
“來,給我來一份。”
“區區十文錢,就能賞析當今狀元郎的文章,不僅是物超所值,簡直就是佔了天大的便宜。”
“張兄所言不差,狀元郎一篇文章,價值千兩白銀。”
“如今花十文錢就可觀閱,我等豈能落於人後。”
“麻煩掌櫃的,給我也來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一份!”
“我也要一份!”
銅板進入荷包,放在桌子上成疊的學子報,一張張減少。
無數榆林縣學子,爭先恐後出錢購買。
只是有些家境不好的,也因這十文錢,止步不前。
“王兄,怎麼不去買一份?”
一隻手拍到了一名學子脊背之上。
“區區十文,就可觀看當今狀元與咱榆林縣縣令大人的文章,實屬難得,這等機會豈容錯過。”
“穆兄所言甚是!”
被拍的學子,眼睛裡流露出認同之色,只是很快又無奈的搖頭。
自嘲道,“區區十文,可這卻是在下,幾日的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