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贇的眉毛都擰成川字了,自言自語道:“沒有聽說國內哪個單位的碳纖維研究接近成品了啊。”
“你真當他們的技術是自己研究的啊。”楊明看著王贇純真的眼神,一個頭兩個大,搖搖腦袋,拉上就走,心想:這搞研究的都是笨蛋嗎?就這樣的人,都能騙2000個傻子,還準備再騙5000個?
王贇不明所以,還扭頭往回看,口中道:“他不是說馬上就有碳纖維的技術了?我們所隨時在追蹤世界各國的碳纖維進度,昨天還開會通報來著,專利局的檔案和期刊都沒什麼動靜啊……難道真的是燈下黑?讓我想想,咱們國內做碳纖維的,石油總公司下面的研究院算一份,中石化下面的算一份,中海油沒什麼動靜,再要說的話,以前煤炭部下屬的研究院也有做碳纖維的,還有就是紡織部下屬的研究所,不過,紡織部早都不在了,這些研究所各自為政,按說經費都不夠……”
他邊走邊說,可是把楊明給氣笑了。
眼瞅著蘇城身邊也有穿著半舊不新的西裝的人,楊明拉住王贇,道:“這些人坐的車是外事辦的,剛才說話的年輕人一看就是招商辦的,所以說,他們很可能是來找蘇董要技術的,你說話的時候就注意些。”
“你是說,這些人是政府的?”
“大概吧。”
“政府對咱的技術也有興趣?”
“也許。”
王贇眉頭一皺,問:“給錢嗎?”
“啊?多少要給點吧。”楊明心不在焉的說。
王贇搖頭:“那不行,如今的政府有幾個錢,給的少了,我拿什麼給實習生髮補貼,給助手開薪水?瀝青紡絲便宜要看和誰比。一個月電費都要大幾萬呢。”
楊明怔住了,啞然道:“還以為你會同意呢,感情也學會算計了。”
“研究所裡,我都是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能不算計嗎?技術轉讓是按份收錢的,轉讓的份數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楊明失笑,還想再叮囑兩聲,二人已經到了蘇城身邊。他只好站到一邊,看蘇城給他們互相做介紹。
新出現的政府官員,果然是幾家聯合而來的。江浙兩地的省級市級招商辦都來人了,遍佈大廳的說客主要來自它們,外事辦是來給招商辦打掩護的。提供了一層外衣以後,就開始打醬油。陪在蘇城身邊的卻是一家合成纖維研究所的,編號“826”所。雖然沒有細說,但在中國,這種純粹用數字的單位不是軍隊的,也是重點部門的保密單位。
楊明頓時緊張了,心裡默唸:我不是烏鴉嘴。我不是烏鴉嘴……
現在的軍隊不光窮,而且胃口好。軍隊的企業多如牛毛,有賺錢的有不賺錢的,賺錢的悶聲發大財。不賺錢的就拼命要政策,要經費,搞的軍隊日出鬥金,根本顧不上研究所這種不能立刻出成績的單位。像是碳纖維這樣的技術轉讓給他們,別說是賺錢了。成本價去掉一個親情價再打折,他們都出不起,到時候搶生意卻不會含糊。
這種既不在乎市場的,也不會懂市場的單位是最可怕的。他把市場做爛的,都要露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你。
好在大家都含蓄,沒有站在大廳裡談生意,杜卡特等人很快將話題引到了技術方面,與王贇親切交談。
楊明轉身就去資訊局找826所的資料。
給董峰打了電話,楊明搓著手站在資訊局的小樓下等結果。除了蘇城以外,大華總部有資格進入資訊局的高層少的可憐,倒是大華總部以外的分公司,有幾個高許可權的傢伙。
資訊局來來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卻是沒有一個人看向楊明的,更不會有人主動上來打招呼。全然不似總部的熱鬧,或者大華研究室的冷靜。
等了大約一刻鐘,楊明幾乎不耐的時候,才有一個資訊局的女孩子,從樓裡出來,遞給他一個封口的信封,然後拿了回執就走人。
楊明伸手就拆,卻見裡面只有一張白紙,寫著:資料不全,總裝下屬。
“呲……”楊明倒吸一口涼氣。
大華資訊局雖然是個企業的資訊收集機構,但普通的資料總是有一些的。丟回一張白紙,只能說明826所的級別夠高,高到除了代號以外,所有資訊都保密。大華資訊局對這樣的國內單位,向來是放棄的。
以中國的體制,保密級別高的單位有兩種,一種是產品先進和重要,另一種則是研究機構的行政級別高。地方軍區做的產品頂先進,也不一定有軍委馬桶的保密級別高,聯絡到“總裝下屬”的說明,至少說明826所的背景深厚。
“過江猛龍呀。”楊明將白紙揣兜裡,也不著急回去了,都這麼長時間了,826所厲害不厲害,蘇城早該知道了。
事實上,合成纖維研究所的呂所長,根本就沒想瞞著蘇城。
這個好似大學教授模樣的研究所所長,生怕蘇城判斷錯誤,先是像江湖土匪似的報號,還特意說明:“本研究所肩負著全軍裝備改革的重任,出來前,總裝的領導殷切囑託,一定要我們向大華實業好好學習……”
蘇城於是頻頻點頭:“說的好,新時期新形勢,確實不一樣了,嗯,我們先去實驗室吧。”
說過這兩句話,他又用英語說了一句,就一馬當先,往實驗室而去。
眾人蜂擁而入,呂所長也弄不清蘇城聽明白了沒有,想細問問,周圍卻是一票的外國人,他也只好忍耐著。
這一忍耐,就是兩個小時。
王贇做好了準備,帶著眾人將碳纖維所的幾個測試實驗室都走了個遍,許多重要的引數,都要做好幾次的試驗,時間也就耽擱下來。
幾個公司的外國技術員。甚至自己帶來了標準材料,在測試機器上使用,以確定機器的數值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