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美賽河的日軍,是第23師團第98聯隊、以及炮兵、工兵、輜重兵各一部,總兵力五千二百餘人,他們的進攻目標是果敢地區,打算切斷緬甸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聯絡,配合日軍主力佔領整個緬甸。
濟南,日軍第三航空隊。
司令官橫田牧夫有段日子沒有跟高九取得聯絡了,他從高九那裡賺了很多錢,他如今最大的樂趣,就是跟高九做生意。高九給他的都是硬通貨,比起他們自己走si的東西,值錢多了,也方便處理得多了。
在高九給他們提供的貨物當中,最受他們歡迎的還不是中儲券,因為中儲券由於信譽問題,無法直接兌換成黃金、米元,直接從市場上兌換,只能按照hei市的價格,兌換比很大,十分吃虧,
要想保值,需要購買成大批的貨物,然後將這些貨物銷售出去,換成大洋、或者日元、米金,或者其它的硬通貨。這些事情太麻煩,目標也大。
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抗日藥,本身就是硬通貨,可以直接換取日元,米金、黃金等。最關鍵的它還是搶手貨,市場上很難見得到,也只有從高九的手中才能弄到。
高九自從去了南方之後,跟橫田牧夫等人的聯絡相對少了一些,生意上的往來也就少了一些,以至於橫田牧夫有些懷念高九當初在桃花山的日子了。
這天上午,橫田牧夫接到了高九發來的電報,讓他跟日軍第八航空隊取得聯絡,不要轟炸金三角內的目標。
高九會給他提供一萬支抗日藥,以示感謝。
日本人來到東南亞之後,他們也面臨著對氣候的適應問題,潮溼的熱帶雨林氣候,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日軍第52聯隊渡過了美塞河之後,在茫茫的熱帶雨林中穿行。氣候不適應、蚊蟲叮咬,引發了各種疾病,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非戰鬥減員。
他們攜帶的物資有限,只能依靠著節省物資,或者搶劫過日子,金三角地區很多地方人跡罕至,他們很難依靠搶劫來獲得物資的補充。
為了確保物資供應,日軍第52聯隊在美塞河渡口上設定了一個物資轉運站,有一個加強中隊的日軍防守。
日軍第52聯隊渡過了美塞河之後,高九就已經制定了對付他們的戰術。他派出了王佔奎、郭恆明、李成武率領的桃花山特戰隊三個中隊,對他們沿途進行襲擾,田川率領建築公司自衛隊、溫山地區行政委員會自衛隊,以及1500名基幹民兵,在馬灣河一線設定防線,鄭三炮的桃花山特戰中隊作為總預備隊,阻止日軍進入溫山地區。
與此同時,他把日軍第52聯隊的動向通報給了果敢地區自治委員會、以及英國駐緬甸總統府。
果敢地區自治委員會會,擔心高九等人阻止不住日軍進入果敢地區,於是,他們也抽調了3000名果敢地區自衛軍,馳援溫山地區。英國駐緬甸總督府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抽調不出兵力來支援高九等人,就派人送來了20萬斤大米及部分藥品。
為了打擊這股日軍,高九把戰場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從美塞河到溫山地區之間的區域。這部分割槽域中,由王佔奎擔任戰場中總指揮。
王佔奎認真地分析了日軍的情況,他決定暫時不出擊,等日軍第52聯隊主力部隊遠離了美塞河渡口,進入了熱帶雨林之後,集中王佔奎中隊和郭恆明中隊,去攻打美塞河渡口,首先切斷日軍第52聯隊與第23師團主力之間的物質補給通道。
李成武率領著桃花山特戰隊第三中隊,暫時也沒有去襲擾日軍,而是在當地嚮導帶領下,去動員日軍前進路線上的各個村寨緊急撤離,避免日軍從他們的手中搶劫財物進行補充。
日軍渡河整整七個小時之後,王佔奎和郭恆明率領桃花山特戰隊,向駐守在美賽河渡口的日軍發動了攻擊。
在渡口上,日軍駐紮在用木頭圍欄修建的簡易營房裡,被桃花山特戰隊三面形成了包圍,他們身穿著土黃色的軍裝十分好辨認。桃花山特戰隊員們都穿著迷彩服,他們躲在叢林中,日軍根本看不清楚他們的身影。
桃花山特戰隊的隊員們呈三角形分佈,射擊沒有死角。他們一面用猛烈的炮火轟炸日軍的營房,一面用機槍火力壓制日軍。其他的特戰隊員們用狙擊步槍,狙殺能夠看到的所有日軍官兵。
日軍在營房裡修建了簡易的防禦工事,這些所謂的防禦工事,也就是挖了一些戰壕,這些戰壕的作用不大。
日軍最擅長的就是在戰壕裡挖貓耳洞,貓耳洞對於防炮有很大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減少敵軍炮火的殺傷。可惜的是,這裡是熱帶雨林地帶,河川縱橫,地下水位很高,往下挖不了兩米,地下水就會湧出來,根本就挖不了貓耳洞。
這些簡易的戰壕,擋不住迫擊炮彈的轟炸,日軍很快就遭受了很大的傷亡。日軍指揮官看到死守不是辦法,於是就組織兵力進行反撲。可是敵人的機槍火力實在是太猛了,壓得他們根本就抬不起頭來。
日軍官兵的槍法都很不錯,尤其第52聯隊官兵,都是兩年以上的老兵,他們的戰鬥經驗豐富,槍法也十分準確。可是,他們面對的是桃花山特戰隊,那幫傢伙的槍法更加精準,狙擊步槍的優勢也遠遠的超過了三八式步槍。再加上他們躲在叢林裡,又穿著迷彩服,雙方的狙擊作戰,日本人完全落在了下風。
戰鬥進行了40分鐘之後,日軍實在是抵擋不住了,他們放棄了渡口,登上河邊的三條舢板,那些上不了船的日軍官兵們,乾脆就跳進了河水當中,朝著對岸撤退。
桃花山游擊隊的隊員們衝到了河邊,朝著河水當中的日軍猛烈開火,將大部分日軍送到河裡去餵了魚蝦。
守在渡口上的日軍,一個加強中隊,只有十幾個人逃到了河對岸。
王佔奎留下一個分隊的特戰隊員,監視河對岸的日軍。他率領其餘的特戰隊隊員們,追趕日軍第52聯隊的主力。
李成武等人完成了疏散群眾的任務之後,李成武、石建龍和梁世虎,三人每人率領一個特戰分隊,沿途對日軍進行襲擾。他們依仗著迫擊炮、機炮、狙擊步槍,遠距離對日軍進行打擊。依靠著戰馬,迅速與日軍進行脫離。日軍對於他們沒有有效的反擊手段,被打得苦不堪言。
僅僅一天時間,日軍第52聯隊就損失了二百多人,再加上非戰鬥減員,損失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300人。
到了晚上,他們就更加難熬了。王佔奎和郭恆明的兩個特戰中隊也趕了上來,他們把特戰隊員以班為單位,分成了很多戰鬥小組,各自攜帶一門迫擊炮,不斷變換位置,向日軍進行炮轟。
日軍根本就搞不清敵人的位置,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
整整一個晚上,日軍遭受到的襲擊就沒有停止過。不僅死傷了300多人,所有的部隊都處於高度的疲憊狀態。天亮以後,日軍官兵們直打瞌睡,連早飯都不願意去吃了。
美賽河渡口失守之後,在美塞河東岸的日軍,將這個情報通報給了日軍第52聯隊。他們如今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拼命向前,希望能夠佔領人口稠密的地區進行補充。按照地圖的指引,他們朝著溫山地區攻擊前進。
經過了兩天一夜的行軍,日軍第52聯隊付出了七百多人的代價之後,他們終於到達了溫山地區。
等待他們的是裝備精良的建築公司自衛隊、溫山行政委員會自衛隊和果敢地區自治軍六千多人。
在日軍的身後和周圍,桃花山特戰隊的三個中隊,不停地對他們進行襲擾。為了擺脫困境,日軍發現了敵軍的阻擊陣地之後,很快就發動了進攻。他們希望儘快衝破敵軍的阻擊,來擺脫眼前的困境。
日軍的步兵進攻戰術還是老一套:炮兵轟、步兵衝。日軍的炮兵集結了起來,擺好了架勢,就準備對敵軍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