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二谷翔太並沒有獲得技術買斷的資金,但四星集團卻是出售給他一個電池代工廠,這個工廠價值幾十萬美刀。
雙方各佔一部分股份,而技術還是交給李家的馬甲實驗室,用這個實驗室去申請各國專利。
二谷翔太的電池代工廠獲得電池生產授權。
四星以前的電池代工廠也可以拿到生產授權,而馬甲實驗室卻能收取不少專利費,相當於左手倒右手,四星集團的錢轉一圈又回到李家的口袋。
李在榮這麼操作,能夠規避將來打官司對四星集團聲譽損壞的風險,還可以給自己家族牟利。
同時也能夠把二谷翔太綁在一起。
能夠研究出石墨烯電池技術,李在榮非常欣賞二谷翔太的技術能力。
工廠由二谷翔太當公司法人和實際受益者。
但平時不需要他參與管理,他的任務就是繼續在公司的實驗室裡研究下一代技術。
一切談妥後,二谷翔太也比較滿意。
雖然沒有一下子獲得資金,卻是獲得了一個電池工廠,手底下有幾十個員工了。
他們的石墨烯電極產品,也馬上有四星集團的訂單。
李在榮甚至和他承諾,將來可以把電池公司送去漂亮國上市。
到時候二谷翔太憑藉手中的股份,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這可比一次性賣個一百萬美刀好的多。
二谷翔太知道李總並沒有騙他,每個合作細節他都仔細思考過了,其實弄出這個電池代工廠就是為了綁住他。
離開了石墨烯實驗室,二谷翔太也沒地方可去。
將來訊息傳開後,他甚至會背上不好的名聲。
其他實驗室也不會要他。
乾脆就做四星手機的配套廠家,去博一下上市機會。
真的成功的話,馬上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原地退休了。
上億身家還是百萬美刀,二谷翔太選擇了前者。
時間飛快流逝,轉眼就過去一週,二谷翔太這邊的工廠正式開始生產新產品。
最近還傳來一個好訊息,那就是國際市場上,石墨烯價格大跳水,高純度石墨烯已經沒有5000一克的高價,而是差不多攔腰截斷一半左右。
越來越多的訊息在市場中流傳,陳涵攻克石墨烯量產技術當初告訴過手機廠家。
指望這些廠家能夠保密那是不可能的。
一開始電子行業內的人聽了這個傳聞都是嗤之以鼻,後來感覺到市場上價格波動,供應量大增,大家開始半信半疑。
隨著華國石墨烯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價格也隨之降低了。
像這種戰略性物資其實一般不會大規模出口,不過如今整個石墨烯市場,也就一些實驗室在購買石墨烯。
每次買個幾斤,有的小實驗室甚至只買幾克。
智慧產業規劃部也不需要擔心這麼點量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反正石墨烯技術大家早就有三四種提煉方法,只是提煉效率都不高而已。
所以學習一下上次炒作燕窩的手法,把石墨烯拿去國際市場炒作一番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