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54 志在必得

週日,張逸夫與牛小壯好好養了一天傷。這一天當然不無聊,有葉青青和王小花送來的水果和照顧,二人的痛苦也變為甜蜜。廠裡兄弟們更是排著隊的往來於宿舍,稱讚二人的壯舉,說些“將來電廠的身板兒又硬了”之類的話。

與此同時,全廠同志,尤其是車間的同志,對張逸夫的認可又上了一個臺階。一直以來,知識分子、大學生這類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天上樓閣,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而這一次,竟然為了電廠的臉面跟人動刀子拼命了,這股血性著實得到了工人們的認可,什麼叫團結?一起打架就是最緊密的團結了。

張逸夫倒沒想這麼多,他只暗自慶幸沒有留下疤痕,不然以後在圈子裡就沒法混了!

休息了一整天后,迎來了新的一週,忙碌的一週,完全不用考慮邱凌的一週。

上次安全規範的事情,已經讓張逸夫累得半死半活,這次是更大更復雜更關鍵的事,必須用到“團隊”這個概念了。

“達標”這個詞的字面意思看似簡單,但要真正達到這個標準,其實是難上加難。

全國上千家電廠,其中完成達標的“紅旗電廠”不過十幾家,全華北不過一家,達標率甚至未達2%,鳳毛麟角就對了。

而那些成功達標的電廠,在獲得矚目榮譽的同時,全廠工資待遇連漲三級,領導不出一兩年通通高升,這實實際際的益處無疑比一面紅旗要吸引人太多。

幾十年來,電力行業始終處於快速發展之中,國家經濟發展不停歇,作為“先行官”的電力產業發展就不能停,在這個過程中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的補充,那些能夠領導電廠成功“達標”的廠長,也無疑都是極其出色的管理人才,這正是整個行業需要的,無形之間,透過“達標”的這層歷練、選拔,成為了基層廠長晉升的捷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廠長的心腹們在將來自然也能得到不錯的發展。

這條眾所周知的捷徑,舉世皆知,因此必定是非常非常艱難的。

週一晨,張逸夫便召來了他的“張家軍”,共同研究策略。

首先,他們要翻閱足夠的資料,搞清楚這個標準到底有多難。即便是三個人共同努力,也足足用了兩個小時才搞明白了這件事,當然,張逸夫兩分鐘就搞明白了,其它時間都在思考就是了。

這第一重難,便是出身。

並不是所有電廠都可以申請達標的,有一系列的硬標準,比如電廠單機容量必須高於10萬KW,一年內不允許發生重大事故,施工期不得發生3人以上死亡事故等等。單是這一條,便可刷下全國近半數的小電廠、事故多發電廠。

第二重難,在設計施工。

達標考核中,對電廠的每個裝置,每個技術細節都有極高的要求,有些電廠也許出身不錯,滿足條件,但在先天設計施工上有所欠缺,有諸多細節與標準相去甚遠,想要申請達標的話,先要重新規劃一番,再自行施工技術改造幾年,才有希望透過考核。由於這個過程只是改良自我,並沒有實際提高多少產量,上級恐很難撥下如此之多的經費、人力、物力來大動干戈滿足一個小小電廠的願望。

因此,那些設計不夠完善的電廠,在電網組織統一技術改造之前,也是沒有達標資本的。

第三重難,是硬技術關。

由於達標標準過於苛刻,對很多引數的要求實際上已經完全超越基層電廠的技術能力了。比如供電煤耗這種複雜玄妙的東西,有些人在電廠幹一輩子都未必分得清發電煤耗與供電煤耗的關係。煤耗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指標,以往不一定太注意,畢竟煤都是國家的又不是自己的。但想達標卻要面對高標準,煤耗超了就是就要扣分。而對工廠的人來說,降低供電煤耗實在是天大的難事,而且機組大多已使用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裝置老化效率下降根本就是難以避免的事。可在達標面前,沒有理由。

拿冀北電廠來說,也許段有為在這方面可以做點什麼,但依邱凌的能力,實在有些拔高了。

這再次詮釋了牛大猛哭天喊地求大學生的原因所在。

最後一重難,就是運氣了。

也許你99%的地方都達到標準了,但偏偏沒有做好“管道間距”,幾個車間都因為這一點而猛扣分,失敗。

也許你100%達到標準了,但考核驗收之前恰好一個值班員操作失誤,機組跳閘,停機個把小時,失敗。

也許一切安好,但恰巧送來了一批劣質煤,發電功率帶不上去,煙囪冒出的全是黑煙,二氧化硫方面的檢測也順帶著遭殃,必須失敗。

也許已經基本透過達標了,但廠長公子跟人打架,叫來廠裡工人升級為群毆事件,被媒體曝光,被上級批評處分,失敗。

七分人為,三分天命,不過如此。

這絕不是一個託油盤那麼簡單的事,即便給張逸夫統領全域性的權力,他也沒有把握一定透過。這對牛大猛來說是一個處心積慮多年的挑戰,對張逸夫來說同樣也是一次對執行能力的真正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