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開戰之初,就表示一定要維持朝鮮國土之完整,要將我方全部驅逐出去為止。
戰爭持續到現在明國遲遲不願退兵,已經把戰爭打成了一場面子戰爭。若是不能將我方從朝鮮驅逐,他對各藩屬國誇下的海口如何實現?”
“但是嘴巴上說著國土的完整,只要我們能拿出領土模湖的證據,就能讓明國鬆口。”秀家對著秀貞解釋著目前的三方情況,併為其分析出三方最容易接受的條件
“聽聞平戶松浦家手中有一份濟州島的敕詔,是當年神武天皇頒發的。你可以憑藉此封詔書去找明國索要濟州本島。
另外明國敕封朝鮮的國書中明確,朝鮮的國土只到鴨綠江一線,吉州以北是他們這些年侵佔納殷部所得的,你可以聲索吉州以北的土地。
這些土地反正現在在女真族首領褚英手中,我們與他們有仇,你可以去和朝鮮私底下交談,以將他們趕出咸鏡道為條件,換來吉州以北的土地。
如果朝鮮方面礙於面子不願意接受,你便遵循之前的辦法,讓他們的王子繼承這塊土地為條件,名義繼續歸屬他們朝鮮王國管轄。
儘可能的去和朝鮮王談,我們現在有兩個王子,願意以歸還江原道、幫助他們驅逐女真為條件,換來咸鏡道龍興江以北的土地,包括安邊在內都願意歸還朝鮮。”
秀貞聽得真切,但是依舊向秀家問道“這樣的條件朝鮮王真的願意接受嗎?”
“朝鮮國內的有骨氣的義士肯定是不願意接受的,但是對於義兵首領來說,他們需要領內有“倭寇”的存在來為自己畫地而治提供依據。
對於朝鮮王和官員來說,他們需要名義上完整的朝鮮來和百姓交差。缺少我們的幫助,僅憑藉他們自己的能力很難將女真部落擊破。
對於明國來說,他們需要儘快從朝鮮戰場抽身。先不說遼東的蒙古需要去防範,內陸的亂民需要鎮壓,西南的楊應龍就是一個足夠他們頭疼的玩意兒。
女真是他們帶來的,他們卻不能帶回去。對於朝堂上的大官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就是以夷制夷。
讓我們倭賊和女真建奴去廝殺血拼,能不耗一絲錢糧的去維護東北的安寧,他們又有什麼不願意的呢?
整個朝戰打到現在,總要有出血的一方。既然面子上都維護的好好的,裡子稍微漏一點,還是別人家的裡子,明國未必沒有接受的可能。
萬曆皇帝是一個聰明人,他應該知道再持續放血下去,西南就真的又是一個大理國了,這個時候及時止損是最好的辦法。”
秀家沒有和秀貞說索要賠款的事兒,因為這個沒有意義,甚至容易激怒明國。
相反可以捧著明國,讓他們來給自己這邊冊封,而日本則願意以藩屬國的身份嚮明國臣服,給足了明國面子。
萬曆朝鮮之役之後,讓明軍看到了日軍的戰鬥力,若是日軍願意幫助明國出兵作戰,明國說不定真的會同意。
歷史上滿清入關的時候,南明曾經向日本要求援軍。江戶幕府都準備了一隻3萬人的部隊準備支援了,結果南明敗的太快,九州大名還沒有上船南明就敗了。
交代完了內容,秀家讓秀貞先行回去,明日一早再來自己這邊。
秀家準備寫兩封書信,一封交給朝鮮明軍總兵官,與秀家頗有淵源的劉綎。
言語之中盡是謙卑的態度,將日本、朝鮮、明國現在面對的問題與他和盤托出,表示自己無心介入朝鮮、明國的事兒,自己只想要在日本爭奪天下人的位置。
自己一旦成功上位之後,一定保證對明國的態度,絕對不會對再興兵戈。同時表示,如果明國有需要的話,自己以後可以派日軍協通作戰的想法。
反正派出去的都是大名的軍隊,死的不是秀家的直屬軍團,這也是一種削弱大名實力的方式。
另一封信則是讓劉綎代為轉交給萬曆皇帝,這封信的結尾是以豐見明落款。同樣分析了一番局勢,表示了對明國友好的態度,以及希望明國扶持自己的意思云云。
至於今後明國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及歷史的走向秀家是隻字不提的。且不說提了這些對面能信多少,就算信了之後對面又能改變多少呢?
這個時候的明國已經積重難返了,從萬曆皇帝上位之後第一件事就算抄了自己師傅張居正的家,定了各種罪狀,大名王朝的改革就宣告結束了,這條破船的沉沒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秀家當初願意幫大明大女真,只是氣不過歷史上的滿清罷了。
俗話說的好“穿清不造飯,菊花......”好不容易逮到了幼兒期的滿清,不得可敬的招呼著?
至於最後明朝是被李闖還是張獻忠,又或者是其他的阿貓阿狗取代,這都不是秀家的去關心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