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宇喜多家的身體裡有三個與力,分別是伯耆的南條元續、備前的長宗我部信親和長束正家。
秀家只提了長宗我部信親的原因很簡單,他的性質和其他兩人不同,他更多是以外樣的身份和秀家互相牽制的作用,畢竟他的父親此刻還在高野山出家做人質。
而南條元續是伯耆土著,是秀吉將伯耆封給秀家時候連帶的。
長束正家倒是沒這麼多彎彎繞繞,但是秀家刻意避擴音起他就是因為看重他的能力,想要將他留在自己身邊。
聽到秀家詢問長宗我部信親的安排,秀長沉默了片刻看向秀家說道“長宗我部殿下畢竟是關白殿下的家臣,如何安置長宗我部氏不是我可以決定的,需要上報兄長。不過你若有什麼建議,但說無妨。”
聽到秀長鬆口,秀家提出了自己請求“既然這樣,將其封回土左如何?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如今東土左內安置了吉川家13萬石,西土左近10萬石正好可以安置長宗我部家。
長宗我部氏出身土左郡,乃是東土左的大名,將其轉封西土左番多、高岡兩郡知行約為10萬石,正好可以作為其當初欺騙父親大人的懲罰。
再加上其畢竟從土左改易以來,一直對父親大人非常忠誠,將其從備前挪回土左,也可以視為對他的恩賜,如此一來必然會獲得長宗我部家的感激。”
秀長仔細品味著秀家的這個建議,發現確實不錯,但是他此刻並沒有開口,依舊是“我會找機會向兄長提議的。”
話題聊到這裡其實雙方行禮都很清楚,即便是將長宗我部信親(4.75)和宇喜多詮家(10.6)兩人從秀家的知行中拿走,也不過補償了不足4萬貫收入罷了,想要讓秀家安心轉封關東,籌碼還不夠。
秀家既然確信了此次轉封關東是必然的結果了,心緒瞬間轉動起來,突然想到或許是將蝦夷殖民地半公開化的機會。
如此一來也就不用再打著蠣崎家的名義坑蒙拐騙,甚至可以直接讓秀吉將蠣崎氏劃入自己的臣屬之內。
說幹就幹的秀家向秀長說道“說來慚愧,叔父大人是瞭解孩兒的,孩兒最喜歡的就是透過貿易賺取利潤。
自從開拓了明朝、琉球的線路之後,秀家就在想北側是不是也可以開拓,於是前倆年派人去與東北大名聯絡,逐步開拓出了蝦夷地的貿易線路。
這條線路如今也有蠣崎氏、南部等大名再走,孩兒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就是3/5萬貫的水平,如果叔父大人能說服父親,讓我獲得對蝦夷的貿易特許,以及對蝦夷地的處置之權,那麼或許就足以彌補我的損失了。”
秀長對於蝦夷是有所瞭解的,在傳記中這是一塊種不出糧食的不毛之地,但是確實蝦夷地出產的毛皮是南方日報豪族們不可缺少的衣料。
但是以秀長的謹慎依舊向秀家投出一連串的問題問道“蝦夷地知行幾何,都有什麼豪族嗎?你說的這個蠣崎氏有是誰?蝦夷對日貿易一年大致收入是多少呢?”
對於這些問題秀家一一答道“蝦夷氣候寒冷,難以種植糧食,蠣崎氏居於蝦夷5代不過開出千石規模,如果不是與蝦夷人貿易賺取利潤,恐怕都不能過活,至於對蝦夷的貿易收入,一年大約有7/8貫的規模吧。”
隨後秀家又將蠣崎氏的歷史和秀長科普了一番,特別是將前不久蠣崎氏派人與自己聯絡的事兒也告知了秀長,不過隱瞞了其想要成為獨立大名的請求。
聽到蠣崎氏佔據這麼大一塊地方,糧食產出不過千石,秀長頓時失去了興致。
秀家也不怕蠣崎氏把真實情況捅出去,一來萬石和千石對於秀吉和秀長來說差不多,都是芝麻綠豆大小。
而來,蠣崎氏自身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主動向秀吉申報自己的知行,畢竟在大家的認知中蝦夷就算一片種不出糧食的不毛之地,這種認知繼續下去,反而讓自己少了一筆貢賦和勞役。
其實正如秀長所說的,將秀家轉封關東,即便讓秀家保留對明貿易,但是岡山重要港口的失去必然會使得秀家對明貿易份額大打折扣,並且失去了岡山町這一個生金蛋的母雞。
但是秀吉畢竟保留了秀家對琉球貿易特許,如果再加上對蝦夷的7~8萬貫收入,以及長宗我部信親、宇喜多詮家兩人這摘出秀家的封臣體系,這就基本上彌補了秀家的損失。
條件談到這裡,雙方心中都已經清楚差不多了,於是秀長點了點頭主動收住了話題“就這些條件對吧,過些時日我找機會和兄長說一說,想來已兄長的英明必然會同意的。”
說罷他還不忘自嘲道“別看我年級不小,而且現在這番模樣,可我的記性可還不差呢!”
對於秀長的自嘲秀家在一旁陪笑道“叔父大人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級,些許小毛小病只需要好好靜養,必然是不成問題的。”
聽到秀家又聊起自己的健康問題,秀長連忙擺擺手說道:“哎~怎麼又談起這個了,不談了,不談了。”
正當秀家打算繼續勸他注意休息的時候,秀長突然激靈起來,示意智雲院帶著侍女們都退下。
直到屋內只剩下他與秀家之後,他故作神秘的看向秀家說道“你轉封的事兒定下來了,還有一件事要由我先詢問一下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