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元年四月期初。
原定火星征伐戰爭的三個航行帝國鍾輪時間已至,也可以說是超出既定時限。
由鋼鐵之手所在東部區域戰時更換統帥導致本應該繼續推進的攻勢暫緩甚至大規模撤離丟失一些堡壘要塞等重要根基。
消耗巨大、慘烈無比的戰損比例讓鋼鐵之手們意志受到打擊,那不是畏懼等懦弱的表現,而是對這場戰爭抱有憤懣。
單單奪回火星神柄不能讓這群鋼鐵修士們內心得到洩憤,他們需要一個更好的宣洩理由,他們需要是一個充足的理由。
為此,鋼鐵之手們內部發生幾次動盪與激烈的爭吵,他們沒有一個統一的理念。
自從馬爾砍·費若斯被送進靜止立場中沉睡,也可以說是隻能依賴那口所謂棺材來維持這名鋼鐵之父的生命流逝後,所有鋼鐵之手分化為兩個極端的派系。
一個主攻,一個主撤。
復仇的怒火吞噬每一名主攻派鋼鐵之手,他們要親手粉碎那些變節的腹蛇陰險之輩。
不過由於實在沒有更好的理由讓鋼鐵修士們得到寄慰,畢竟鮮血的教訓在前,而且主撤派已經放棄大部分地區導致如今那怕想要繼續推進又不得不重蹈覆轍白白流血。
即使鋼鐵之父的瀕死能激發一部分鐵手們那怒火意志,但大勢之下,所有鋼鐵之手們必須得承認他們已然消耗不起。
這是火星,這不是落後遺蹟的原始文明。
或許變節的一名護教軍無法媲美一名阿斯塔特修士,甚至修士佼佼者能輕易斬殺一支規模不小的變節護教軍。可在鋼鐵之手們那洪流攻勢之下,火星變節的護教軍同樣源源不斷,更別提那些戰略級別的泰坦巨獸等禁忌死翼們環環相剋。
任汝戰靴踩碎基石,任汝勇猛所向披靡。
只要火星還能承受這些痛苦,那麼這場火星之戰便沒有所謂的結束。
就在鋼鐵之手們爭論不休選擇性已放棄那些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時,一則訊息讓他們再次怒火中燒並且無可奈何。
“帝皇在注視,英勇的戰士在捍衛帝至疆域,子民們已經迫不及待在等待汝等最終勝利的捷訊,願汝破寂,願汝得使。”
來自帝國神聖泰拉至高領主議會的訊息。
也可以說是赤裸裸的命令。
帝國或許不知道火星之戰的細節與傷亡,包括那些得知訊息的子民們,他們只知道距離自己並不遙遠的火星爆發了一場戰爭,而戰爭是最為震撼且吸引眼球。
那一直以來灌輸的帝國真理早已烙印在人們心中,所有人普遍認為不論怎樣的戰爭,最終贏家一定是如今的無上帝國。
正是如此,帝國才不在乎那些流血犧牲,帝國只需要火星之戰的勝利。
不論是格局,還是大勢,當火星之戰被帝國知曉,一切都變得格外敏感政治。
撤退?
不,已無撤退!
帝國元年四月期中。
鋼鐵之手們以一些代價重新奪回那些丟失的重要據點,鐵手修士們在推進火星南部時正式與北部藍衣騎士們匯合整編。
前赴後繼,不計代價。
在經歷一系列波折等其它外來因素干擾之後。
歷經四個帝國元月,征伐軍團終於在一場絕對勝利後成功推進火星南部核心。
這一個月也被稱為咒紅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