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三章位格神戰,聖十字的制裁!

岐伯曰:「人以胃氣為本,四時失調,致生疾病,仍調其胃氣而已。胃調脾自調矣;脾調而肝、心、肺、腎、無不順矣。」

雷公曰:「先時以養陰陽,又何可不講乎?」

岐伯曰:「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養陽則取之陰,養陰則取之陽也。以陽養陰,以陰養陽,貴養之於預也,何邪能幹乎?閉目塞兌,內觀心腎,養陽則漱津送入心也,養陰則漱津送入腎也,無它異法也。

雷公曰:「善。」

天老問曰:「陰陽不違背,而人無病。養陰陽之法,止調心腎乎?」

岐伯曰:「《內經》一書,皆養陰養陽之法也。」

天老曰:「陰陽之變遷不常,養陰養陽之法,又烏可執哉?」

岐伯曰:「公言何善乎!奇恆之病,必用奇恆之法療之。預調心腎,養陰陽於無病之時也。然而病急不可緩,病緩不可急,亦視病如何耳!故不宜汗而不汗,所以養陽也;宜汗而汗之,亦所以養陽也。不宜下而不下,所以養陰也;宜下而下之,亦所以養陰也。豈養陽養陰,專尚補而不尚攻乎?用攻於補之中,正善於攻也。用補於攻之內,正善於補也。攻補兼施,養陽而不損於陰,養陰而不損於陽,庶幾善於養陰陽者乎!」

天老曰:「善。」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善養》一篇,俱非泛然之論,不可輕用攻補。

順逆探原篇

伯高太師問於岐伯曰:“天師言顛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問,曰:“唯唯“。三問,岐伯嘆曰:“吾不敢隱矣。夫陰陽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顛倒之術者,即順逆之理也。知顛倒之術,即知陰陽之矣。“

伯高曰:“陰陽不同也,天之陰陽,地之陰陽,人身之陰陽,男女之陰陽,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異哉!“

伯高曰:“請顯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順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於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於義也。夫五行之順,相生而生相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順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順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順,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餘知之矣,陰中有陽,殺之內以求生乎?陽中有陰,生之內以出死乎?餘與帝同遊於無極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順之,必先順而逆之。絕欲而不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為境所移也,煉氣而勿為物所誘也,保精而勿為妖所耗也。服藥餌以生其津,慎吐納以添其液,慎勞逸以安其髓,節飲食以益其氣,其庶幾乎!“

伯高曰:“天師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則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過死則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順之之功也。順而不順,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誨哉!“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伯高之問,亦有為之問也。順中求逆,逆處求順,亦生克之門也。今奈何求生於順乎!於順處求生,不若於逆處求生之為得也。“

摺疊編輯本段命根養生篇

伯高太師復問岐伯曰:“養生之道,可得聞乎?“

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