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七十八章 拍磚

臺下的同行也很給面子,十分熱情的為之歡呼。

夢想也好,抱負也好,年輕電影人來到西寧,想要獲得的最單純的一樣東西便是認同,觀眾的認同也好,評委的認同也好,都是那些一無所有的青年電影人所需要的。

獎項和獎金都是添頭,對於他們來說,能在電影放映後看到觀眾的笑臉,聽到觀眾的掌聲,能跟觀眾直接面對面交流就是最大的收穫。

first讓電影和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觀眾觀影的觀點也可以在這裡充分自由地表達,不管是分享、肯定還是質疑,任何觀眾都可以在first直截了當地表達。

但是,更現實的情況是,新人導演其實並未在當下的市場得到充足的機會。

文木野和忻玉昆只是極為少數的存在,走出電影展,眾多年輕的電影創作者們將面臨的是隻靠電影夢想和情懷無法說服和改變環境的殘酷現實:大部分人在放棄專案的生存邊緣掙扎,甚至連一些已經有過不錯文藝片作品的公司也時刻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尷尬局面。

即使如此煩惱,在每一年的七月,first還是努力如約而至。

它給了只有一個劇本、什麼都沒有的青年電影創作者授予獎項和資金。

也給剛剛拍完第一部長片的導演兩千人的放映舞臺、讓他們第一次面對觀眾。

它讓孫紅磊等知名演員對這裡“久仰大名”,甚至願意用“便宜好用”調侃自己、表達與青年導演合作的強烈願望。

在這裡,在被唐道637、索菲特酒店和青海大劇院圍起來的一片只留給電影的土壤裡,所有電影人和電影夢都可以在此肆意發聲,他們被理解、被尊重,甚至被相信未來所有和電影有關的可能性都會成真。

即使走出first,這些都將被殘酷打碎或者重新接受現實的審視,但屬於電影的那幾天、幾百米範圍內的烏托邦裡,造夢、逐夢的故事從未停止。

頒獎禮結束,這裡的繁華暫時告一段落,可是,對青年電影人來說,自己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是被拍磚,還是被人看上然後添磚加瓦,都是之後的事情,是一段全新的旅途。

······

總而言之,忻玉昆這一趟是非常成功的,獻出了足夠驚豔的處女作,在自己那張薄薄的履歷表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更重要的是,他在眾多影視公司面前刷了一波臉,未來要投資絕非難事。

光是展映之後就有不少公司上來邀約,而在獲獎之後,大大小小十餘家企業更是擠破了門。

而他也很有逼數,得完獎立刻換了手機號,婉拒了所有邀請,回家琢磨新劇本去了。

不管他的新劇本如何,公司應該會繼續投資下去,當然,還是透過七十二變計劃來進行。

許磊的《塵土飛揚》也是一樣,這都得按照程式走,一點不能亂。

當然,這次過來,青年影視也和first影展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之後的每一年,公司都會過來參加創投會,選擇感興趣的新專案對接投資。

有這麼兩位成功案例在前,公司等於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有信心的年輕電影人若是選擇投資,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培養出寧皓、楊青、郭凡以及忻玉昆等人的青年影視。

所謂名聲在外,正是如此!

說到楊青,自從去年回了一趟重慶之後,這貨就一直窩在家裡當宅男,據說是要攢出一個關於家鄉重慶的本子,也不知道進度如何?

而去大理停車楓林晚一路之後,嶽曉君回了京城就剃了個大禿瓢。

據寧皓說,這是一路上有所見有所感,天人感應之下,他決定把自己這趟經歷寫成劇本。

萬年一聽,這踏馬不是《心花路放》嗎?

不管了,寧皓和嶽曉君倆就是絕配,甭管怎麼折騰都拍不出垃圾電影,隨便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