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顯然,這群傢伙遲早會被晉軍圍滅,不是被駐軍汝南的鄒贊剿滅,就是被駐軍南郡的王尚德剿滅。
倒是項宣,尚有可能在長沙郡拖住晉軍的腳步,或退入桂陽郡、或退入豫章郡,借地域縱深拖延晉軍,畢竟這項宣還是有幾分能耐的。
兩日後,即四月初七,趙虞收到了陳太師的書信,一問信使,居然還是從邯鄲送來的。
信中內容很簡單,就是希望潁川郡準備一批糧草,供鄒贊、王謖二人的軍隊進剿江東義師所用——希望信中用詞是‘希望’,但趙虞理解成‘要求’倒也沒差。
『陳太師最終還是選擇了立即進剿江東義師啊……』
在看完這封書信後,趙虞唏噓感慨。
從個人情感而言,他當然希望這場仗無限期延後才好,畢竟一方是他‘趙氏軍’,還有他的兄長趙寅,而另一方,無論是陳太師,亦或是鄒贊、薛敖、王謖等人,皆對他不錯。
包括章靖。
聞名天下的陳門五虎,趙虞唯獨沒接觸過韓晫罷了。
縱然他的個人情感仍舊偏向他兄長趙寅那邊,卻也不希望雙方沙場相見,更別說,江東義是與他兄長趙寅那邊,大機率可能要吃敗仗。
但遺憾的是,這是他所無法阻止的。
他只是不明白,陳太師為何會在這口檔口急著進剿江東義師,再怎麼想下一步都是先收復江夏郡吧?
但即便抱著諸般不解的疑問,趙虞也得按陳太師的囑咐,提前準備一批糧草。
當日,趙虞前往郡守府,與郡丞陳朗商議了此事,陳朗聽得大驚:“朝廷要發兵進剿山東?要我潁川籌備軍糧?這……”
也難怪陳朗大驚失色,畢竟去年他潁川郡收成的糧食,先後支援了陳郡、陳留、汝南郡、南陽郡,雖說近兩年朝廷因為叛軍的關係,暫停徵收稅收,可問題是‘借’出去的糧食,已經比上繳朝廷的稅糧還要多了,再要他潁川郡籌集一批軍糧,他潁川郡那幾十、上百萬軍民怎麼辦?
吃土麼?
陳朗當時就對趙虞說道:“都尉,一口氣要郡內籌集幾十萬石軍糧,縱使我潁川也拿不出來啊,都尉你與陳太師親近,請務必告知太師實情啊。”
“沒有用。”
趙虞微微搖了搖頭。
陳太師的那份信,他記得很清楚,雖然用詞是‘希望’,但卻加上了‘務必’二字,可見那位老大人已經下定了決心。
“怎麼會……”
陳朗冷汗都冒出來了,急切地說道:“哪怕緩一年,就緩一年,介時陳郡、陳留、汝南三郡至少勉強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我潁川只需與河南郡共同承擔支援南陽郡的糧食即可,可如今……”
“……”趙虞默然沉思。
其實他也感覺這件事有些怪異,按理來說,陳太師不至於不明白陳留、陳郡、汝南、南陽這幾個郡的狀況,緩個一兩年進剿江東義師又能怎樣呢?
似這般給了江東義師喘急之機?
難道陳留、陳郡、汝南、南陽這幾個郡就不需要喘息之機麼?
其實雙方的處境是一樣的。
哪怕站在晉國的立場上,趙虞也認為朝廷應該延緩兩年再進剿江東義師。
兩年後,縱使江東義師多了十萬、二十萬軍隊又怎樣?最起碼晉國減輕了負累,哪怕雙方戰上幾年,介時已基本恢復穩定的晉國各郡縣,也能總共承擔進剿江東義師所需的糧草,哪會會像如今這般,汝南的賊寇沒剿完、江夏郡還被綠林賊割據著,就急著對江東義師動兵。
這個時候再打江東義師,縱使晉軍勝利,對於晉國而言恐怕也只是一場慘勝,隱患巨大。
但看陳太師那封書信,顯然那位老大人已下定了決定。
『難道其中有什麼緣由麼?』
饒是趙虞也有些想不通。
搖頭感慨之餘,趙虞沉聲對陳朗說道:“總之,先籌集二十萬石糧食吧。……我估摸著,太師這次發兵進剿江東叛軍,兵力應該在二十萬左右,二十萬石糧食,差不多足夠這二十萬軍隊吃三個月了,現在已經是四月上旬,應該可以吃到七月……”
陳朗苦笑道:“算上耗費,可吃不夠三個月。”
他所說的‘耗費’,指運糧的民夫或軍隊編外人員在運糧途中所消耗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