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陸懷安倒不是太擔心他的,知道他能處理得好就行了。
與此同時,國內的公司,也逐漸開始了新的變革。
比如膠捲行業,就開始了併購。
“98協議”的橫空出世,讓陸懷安都為之眼前一亮。
這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風險也不小。
可是很顯然,利大於弊。
所以這個專案,很快被推進了。
有人便開始琢磨,其他行業,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
陸懷安仔細思考過後,否定了這一說法:“我們的高科技行業,不能這樣做。”
至少,他們眼下所擁有的資源,不能拱手於人。
他再次往各實驗室傾注了大量資金,讓他們不要省,認真研究。
眾人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一步步開始搭建屬於他們自己的網路架構。
外資公司重組了國內的影像行業,當然,也形成了壟斷。
這樣的經營機制的改變,尤其是它的成功,像是給大家點了一盞明燈。
讓他們看到了更多、更新奇的變化。
很多公司都開始學習這樣的方式,哪怕沒法完全相似,總有一部分能相同。
最重要的是,改變了經營機制以後,他們可以將重心轉移到產權的重組與清晰化上面來。
龔皓仔細研究過後,有些遲疑:“這一點,我們早幾年就完成了。”
“是的。”陸懷安笑了笑,平靜地道:“所以現在,我們可以騰出手,去做別的更多的事情。”
比如說,房地產。
蕭明志近期的採訪,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現在國內經濟的緊張形勢,大多數重心在於大家都習慣儲蓄,不習慣花錢。
沒辦法,窮慣了。
手裡能掐幾個子兒,都捨不得花。
可是錢得流通啊!不流通它就只是張紙。
侯尚偉接到一個電話,看向陸懷安的時候都有些遲疑:“陸總,領導約您,說想跟你談談。”
談什麼呢?
陸懷安想了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能談的事情其實不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