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何魁手上有著接近二十萬人,幾乎多了左天問一倍還多,但是真正的打起來,誰輸誰贏,都說不好。
更何況,何魁這手中的人,還有五萬多人是用來守城防城的小兵,根本沒辦法參戰,真正能夠用到戰場上的人,也差不多十五萬左右。
兩江地區,浙江甚至兩廣之地,都有著左天問的力量存在,雖然只有八萬,但是能夠影響到的範圍,著實是不小。
再加上這段時間,左天問一直想辦法,在城池之外發展自己的地盤,除了八萬精兵以外,幾乎這些地方小半的村子,都是被左天問掌控住的。
隨時能夠抽調青壯年的勞動力,用來當兵,而且大部分的軍糧都能夠自給自主,完成合理的供給需求。
再加上明面上,不斷有所起色的陳同甫有意無意的幫扶,來自朝廷中的壓力幾乎十分的微弱。
兩江總督姜成書與何魁,能夠對現在左天問產生的壓迫,變得極為有限了。
現在何魁和左天問幾乎形成了預設的潛規則,左天問攻城,何魁接防。
何魁不會干擾左天問的所有行動,哪怕他佔據那些農村,對於何魁來說,山村刁民根本沒有什麼用處,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做不知道。
左天問也就不會再平常的行動上,對何魁做出什麼刁難。
兩軍不見將,何魁出現的時候,左天問不會露面,同樣有左天問在的地方,何魁也就不會跑來自討沒趣。
這江南地區,別人會給他何魁面子,可是左天問,完全有實力打他的臉。
想到這裡,左天問就不禁的感嘆,清廷裡面有腦子的人終歸是太少了。
陳同甫能夠看明白左天問的動作,但是他們兩個人是一派的人,就算清楚,對於左天問做的事情,陳同甫也只會預設和支援。
左天問在江南擁有的勢力越大,對陳同甫就越有利,江南的功績足夠多,他就能夠重新回到軍機處。
到時候左天問掌控了江南,對他在軍機處裡面,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大助力,能夠在朝廷之中,有著足夠的聲音。
農村包圍城市。
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戰略方法,當初太祖想出的招式,幾乎在什麼地方都能夠受用。
光憑左天問手上掌控的這些村子,能夠動用的人力和物力,並不比江南這些打城池裡面動用的能量少多少。
再加上他可以的照顧,軍伍裡面的人,都是從附近的村子抽調出來,沒有徵戰的時候,就駐紮在村子附近。
這樣,讓軍伍裡面的人幫助村民做事,播種,耕田收割,他們一點意見都沒有。
沒有了戰亂,又有了播種的糧食和土地,這些村子每年交上來的糧食,足夠養活整個軍隊。
這個方法,陳同甫看出來了,還曾經稱讚過左天問的機智,這樣的方式能夠擺脫姜成書透過控制軍需來對付左天問的軍隊。
當然了,這一切,也就只有他們兩人明白,明面上,左天問軍伍裡所有的需求,都還是從姜成書那裡拿來的。
清廷的便宜,不佔白不佔,那些村子裡的糧食,可是他們自家的。
軍伍和村子在一起,天然就擁有了抵抗各種災害的能力。
糧食欠收的時候,富足的軍糧能夠救濟農村,給他們下一年的春種種子,隨後出現的虧空要不了多久,就能夠填不上來。
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良性迴圈。
而朝廷上面,左天問做的這些事情,也被陳同甫用自己的力量給遮蓋了下去。
雖然現在還只是兩江巡撫,但是,陳同甫的力量逐漸起來。
再加上他在朝中的能量,和軍機處的影響力。
放到江南,陳同甫或許鬥不過姜成書那個地頭蛇,可是放眼整個清廷,能夠跟陳同甫這頭強龍扳一扳手腕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