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是先畫整體再畫零部件的,這樣一來,第一個繪製完成的就是人形機器人的整體圖。
觀眾感興趣的也正是這個,這會真討論的正歡。
相比較之下,同樣蹲守在直播間內的各國專家更感興趣的是標註在圖紙上的各種引數資訊。
無論是每一顆鉚釘,螺栓的尺寸、大小,需要的數量, 亦是這個零部件需要使用什麼材料才能製成, 或者是需要的技術。
這些標註在上面的東西才是各國專家更感興趣的東西。
比如引起華國專家注意的,是一張被疊在紙堆下面,只露出了一個角落的繪紙。
不大的角落並沒有在直播畫面的正中央,而是在直播畫面的右下角,並不引人注目。
但這章繪製的角落上面,標註了一個很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磁軸承關節’。
不大的角落上只有這五個字,卻引起了華國專家的興趣和推測。
眾所周知,無論是仿人形態的機器人,還是仿動物形態的機器人,亦或者是人類本身,其關節都是相當關鍵的部分。
關節決定了這個人或者機器人的靈活度,負重等一系列效能。
和人一樣,決定機器人靈活度的是關節。
針對一臺機器裝置,比如數控裝置,所說的多少個自由度就是多少個關節。
正在進行碳基晶片加工的光時刻內就有使用機械臂,而每一個機械臂的一個軸就是一個關節。
對一臺機器人來說,關節成本佔硬體總成本的70%以上
如果關節處被損傷,那麼對一個機器人來說是另一種致命的打擊。
而且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或者戰爭機器人對關節的要求又大為不同。
比如工業機器人要求長久穩定性,對靈活性和自適應性要求不高,它們只需要按照規劃好的路徑運動就可以,不用有很多的變化
而服務機器人和戰爭機器人則不同,行走、運動等功能自然對關節的靈活性要求極高。
現代化的戰爭,機器人之所以登不了場的原因很多,訊號傳遞,能源問題等等。
關節處太過脆弱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整具身體活動的關鍵處和支撐處,即便是採用強度超高的鈦合金、鉻合金等材料製造,在面對熱武器的攻擊時,也顯得相當脆弱。
如果說機器人身體的其他部分還可以使用超強度的合金板材進行覆蓋保護的話,關節處是沒法使用這種保護的。
給關節處增加外蓋保護材料,就相當於限制了關節處的靈活度。
增加防護能力,喪失靈活度,那麼就相當於是一個活靶子。
對手一輪火力覆蓋就直接給你炸上天了。
目前在機器人領域這一塊走的最遠的是米國。
早在2017年的時候,來自米國的波士頓動力公司公開亮相了一臺人形機器人。
而在展示過程中的跳躍、旋轉、後空翻的影片驚豔了整個機器人圈。
各國紛紛感嘆,這個機器人的關節也太靈活了。
相對比之下,華國的機器人差的著實有點遠,而差距中最大的就是機器人的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