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對於物理學的確有著巨大的貢獻,但對應的,物理學中也用‘特斯拉’(T),來表示磁通量密度或磁感應強度。
對應的,韓元覺得這其實已經足夠配的上特斯拉在物理學上的貢獻了。
更關鍵的是,網路上流傳的那些傳聞,其實大部分都來自2009年6月CCTV10科教頻道《人物》欄目曾播出的兩集紀錄片《科學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這個記錄片是由俄國自由作家兼編導‘維塔利·普拉夫迪夫切夫’拍攝的紀錄片《特斯拉:世界之王》和PBS的紀錄片《特斯拉:閃電的主人》拼湊而成的。
至於這位編導,只能說他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但科研精神毫無。
他對特異功能、外星生命、歷史之謎、陰謀論等話題特別感興趣,這從他拍攝的其他作品就可以感受出來。
比如《通古斯入侵一百年》、《第三帝國的飛碟》、《月球秘密區》等。
這樣的影片作為科普材料在教育頻道播出,其實並沒有起到傳播科學知識的作用,反而誤導觀眾接受了許多不實的錯誤資訊。
就像韓元自己以前看過的某科普節目科普證實鑽木取火併不實際,並不存在一樣。
而且即便是磁場反重力引擎中使用的‘引力的動態理論’,也並不是特斯拉提出的原版。
只是從原版理論中借鑑了一小部分有關於引力的理論解釋。
原版的‘引力的動態理論’是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去延伸的。
韓元看過原版的理論,在原版的理論中,宇宙的重力是整體的,沒有速度這個概念,彎曲空間是完全不會發生的,因為作用和反作用是共存的,一個彎曲會被拉直所抵消,認為物質當中沒有能量,能量是從周圍環境中獲得的。
這一套理論,幾乎和愛因斯坦的理論完全相對立。
在網上,‘引力的動態理論’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曠世鉅作”。
但實際上,早在二十世紀的時候,專門研究尼古拉特斯拉理論的‘國際特斯拉協會’的研究人員就公開宣佈了這個理論沒有這樣一個稱號。
而且,在網上,人們傳說,這套理論中有關於火星登陸、人造星球、空間傳送、時間旅行、引力門系統、引力牆、光子牆或粒子牆的內容。
比如【引力門系統】:開啟蟲洞口,讓外星科技降臨地球(釣飛碟系統);
比如【兩種死光組成的死光系統】:「微死光」是光束網組成的粒子牆與防護罩;「死光」是用來反擊外星人及摧毀隕石;
比如【能源系統】:利用引力而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方式;
又或者【大統一場的實踐】:反引力技術和人造重力的裝置設計等等。
傳聞這些拉出來一項都能改變整個世界的東西都包含在‘引力的動態理論’裡面。
可實際上,根據韓元自己在腦海中觀看的知識資訊,裡面並沒有這些東西。
引起網民重視的,大抵是米國政府將這份研究報告列入絕密檔桉吧。
相對比米國老將一份價值並不算很大的東西列入絕密計劃中這種說法,人們更願意相對這份研究報告裡面有著可以改變人類文明的科技。
畢竟陰謀論這種東西,可比真實狀況受受歡迎多了。
......
解釋了一下磁場反重力引擎的理論基礎和執行機制後,韓元再度離開了船塢。
他現在得回去幹兩件事。
一件事是編寫出一些宇宙飛船的修改方案。
這次的檢查還是很有意義的,他發現一些設計不太合理的地方。
當然,並不是不是什麼大問題,僅僅是一些細微地方的調節,這些東西改起來也很容易,並不會耽誤飛船的除錯和測試。
另外一件事則是思考火星改造計劃的可行性以及需要的技術,並將其完善的編寫出來,然後交給元初實驗室,再傳遞到祖國高層手裡去。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完成了宇宙飛船的修改方案編寫後,韓元將其傳遞給了小七,並再度來到了修建宇宙飛船的船塢。
在這附近,有一個超大型的測試佔地,佔據面積達到了數十萬平方,以供宇宙飛船完成後續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