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話語,兩名男子站在了門口,而另外二人緩步走了進來,其中一人正是蕭盛華,而旁邊則是一名戴著墨鏡的中年男子,雖然戴著墨鏡,可是那一股氣勢依然流露出了出來,陳逸一眼便認出了這人就是於市長。
“蕭先生好,於市長好,感謝二位的大駕光臨。”陳逸笑著向二人打了聲招呼。
而旁邊的憶雪面上露出了驚喜之色,她之前真的認為這戴著大墨鏡,把半邊臉都罩住的中年男子是蕭盛華的保鏢呢,沒想到竟然是於市長。
聽到陳逸的話語,於市長哈哈一笑,然後慢慢摘下了眼鏡,“沒想到陳小友慧眼如炬,一下便認出了我,今日正和蕭先生商議事情,聽聞你作好了書法,要交給蕭先生,我便厚顏和蕭先生一塊來此,想要觀賞你這幅書法,體會其中的妙趣。”
“於市長,千萬別這麼說,您能夠前來觀賞我的書法,我感到榮幸之至。”陳逸連忙笑著說道,他深深的知道,這位於市長並不是因為他的書法而來,而是因為旁邊的蕭盛華和他身後的鄭老。
否則,一個年輕人,書法寫得再怎麼好,除非是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書法大師,要不然,根本不會值得一位副市長趕來觀看。
“哈哈,陳小友過謙了。”於市長擺了擺手,大笑著說道。
一旁的蕭盛華搖頭一笑,“好了,你們二人就不要客氣了,現在辦正事要緊,小陳先生,那幅書法現在何處。”
陳逸點頭一笑,帶著蕭盛華二人向著裡面走去,“蕭先生,於先生,這幅書法就放在之前的那張桌子上。等待著你們的到來。”
當蕭盛華和於市長來到這張桌子前,看到了這一幅長約兩米的黃庭經書法時,面上露出了一抹驚喜,快步走到了桌子後方。站立著觀看起來。
這一幅書法是陳逸在鄭老家中臨摹而來,也是陳逸自書法術和臨摹術升級後,第一次所全力臨摹出的小楷黃庭經書法,比之在三清觀所臨摹的那一幅來,水平提高了不止幾倍而已,可以說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而蕭盛華和於市長觀看了幾眼,從上面直接感受到了字跡間的筆意氣韻,簡直比之前的那一幅小楷擊鼓水平高了不止一大截。
其中蕭盛華的感觸是最深的,如果說陳逸幾天前所寫的小楷擊鼓,僅憑不到百字。便讓他感受到了一些王羲之的氣韻,那麼,在這幅一千多字的黃庭經上,他完完全全感受到了濃郁的王羲之筆意。
字型工整有致,飄逸自然。而又平和簡靜,其意境深遠,簡直讓人為之驚歎,一千二百餘字,其中的這些感受,隨著觀看的深入,越來越濃郁。其意韻清晰至極。
他同樣觀看過許多人所寫的黃庭經書法,可是近現代來說,沒有一位書法家,能讓他有這般深的感觸,沒有,一個都沒有。其字跡意境中,已然有著王羲之的思想在內,如果不是一開始確定了這是陳逸所書寫的,他真的會認為,這是古代某位名家的精品之作。
因為近現代的書法家中。沒有一人,能夠寫出如此精妙的黃庭經來。
看到最後的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陰縣寫,蕭盛華和於市長二人緩緩撥出了一口氣,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
再向下看去,是陳逸的落款,為蕭盛華先生臨王羲之黃庭經,浩陽陳逸,除了落款,便是陳逸的鈐印,而在這個鈐印旁邊,他們還看到了另外一個鈐印,在看到這鈐印之時,蕭盛華包括於市長,剛剛放鬆下來的心,再一次變得緊張起來。
鄭徽心賞,就是這一個鈐印,讓蕭盛華面上露出了激動,更是讓於市長眼中出現了一些羨慕,他們二人遠遠沒有想到,鄭老會在陳逸的這一幅書法上留下鑑賞印章,當然,以陳逸這幅書法水平而言,絕對能夠值得任何人予以鑑賞,除了陳逸在寫書法時,鄭老就在身旁,他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鄭老身為古玩界泰山北斗,除了一些極為精品的古代書畫作品之外,甚少在其他作品上留下鑑賞印章,更不用說近現代的書畫作品,而且達到他們這個高度的人,清楚的知道,鄭老的能量,遠遠不是顯露於表面的這些。
不說其自身能量,單單是其做為古玩文物界宗師級人物所直接間接教導過的人,數不勝數,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
能夠得到一幅這種人物鑑賞過的書畫作品,簡直是所有喜歡古玩文物之人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