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五章 雨過天晴

>

青瓷的上釉,並不是像釉下彩瓷一樣,直接做好瓷胚,就開始上釉了。

在上釉之前,必須要進瓷窯素燒一下,也就是將瓷胚放入窯爐中燒到八百至九百度,這個溫度遠低於瓷器燒成所需的一千三百度,若溫度過高的話,這些瓷胚就會瓷化,那麼釉色就無法施上去,一般將溫度控制在八百度左右。

素燒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胚的強度,保證施釉時胚體不會變形,這與釉上彩並不相同。

釉上彩雖然也是先燒一次再繪製釉上彩料,但是第一次的燒製,就已然以一千三百度燒成釉下瓷了,第二次燒製,不過是將上面繪製的釉料烘乾而已。

陳逸在上釉之前,先在迷你窯爐之中素燒了一下,資訊中所說的窯爐模樣,與景德鎮的略有些不同,不過這柴窯瓷器距今已然一千餘年了,這經過千年發展而來的窯爐,比起千年前,更加的合理。

他對於瓷器燒製過程的一些瞭解,要遠遠超過沒有來景德鎮之前,可以說,對於各種瓷器,他都是瞭解的非常全面。

文老所製作的青瓷,和其他瓷器一樣,都是在一個窯爐裡燒製,這一次的實驗,陳逸也並沒有專門去改造窯爐,先看看在這窯爐裡燒成的情況再說。

這一次,只為實驗,並不是專門生產柴窯瓷器而已,換做專門生產的話,那所要注意的東西,比現在要多得多了,畢竟現在試驗所消耗的是靈氣。真正燒製。所費的不僅僅只是時間。金錢而已,還有許多人的精力。

經過素燒之後,陳逸便開始對這一個瓷器進行施釉,根據不同的器型,青瓷的施釉方法也不同,他按照秘法上所介紹的,一點點在這件小碗瓷胎上,慢慢施上製作好的青釉。

不說這秘法上真正所要求的青釉配料。單單是他現在所收集完成的質量並不算太好的全部配料,所擁有的價值,就不是一般瓷器所能夠比擬的,正是因為材料的貴重,質量極高,才造就了柴窯瓷器之冠的名望。

光是看著這製作好的青釉,陳逸就已然可以想象出瓷器燒製出來的美麗程度,根據秘法所製作出來的釉料,比起文老所用的青瓷釉料,強了不止幾倍。無論是色澤還是質量。

每一種瓷器,其釉料上得好不好。可以說關係到最後成品的釉色如何,而青瓷更加註重上釉的質量,那雨過天青雲破處的顏色,主要就是靠著釉色來顯示出來的。

陳逸連續上了三次釉,看了看這件瓷器,其上釉的程度已然達到了他的滿意,之後,他便在旁邊等待著這瓷器釉料晾乾。

哪怕這是靈氣所形成的,也是與真實一般無二,待到釉料晾乾後,陳逸再次實體化出窯爐,將這一件上好青釉的小碗放入進去,然後開始用松木燒製起來。

在燒製的過程中,陳逸不斷的根據秘法上所寫的內容,進行著一些溫度上的控制,以求能夠讓燒製出來的柴窯瓷器,變得更加完美。

與釉下彩瓷一樣,青瓷的燒製,也是需要在柴燒窯中燒製二十四個小時,只不過在迷你版窯爐中,只需要燒製一個小時即可。

陳逸在這一個小時中,幾乎沒有離開過窯爐一步,認真的看著窯爐內的情況,然後根據秘法上的一些燒製介紹,進行添柴控制溫度。

隨著燒製時間的推移,他對於這一件瓷器的期待,也是越來越強烈,哪怕是他之前第一次用迷你版窯爐親自燒窯,都沒有現在這般的激動和期待感。

只是因為,之前他燒製的瓷器,並不算是什麼秘密,很多人都會燒,而現在,他所燒製的柴窯瓷器,卻是消失了近千年,現在根本無處可尋的珍貴之物,現代人也只能從古籍的隻字片語中,想象著柴窯瓷器的美麗模樣。

而如今,他卻是可以親手燒製,親眼見證這一件千年前的珍貴瓷器,別說是他,換做文老,換做其他人,都會與他現在一模一樣的激動。

一個小時過去了,陳逸等到窯爐完全冷卻下來後,慢慢的用工具,將窯爐內唯一的瓷器拿了出來,別說是用靈氣窯爐,就算是用真實的窯爐燒這一件瓷器,也沒有人會認為是一種浪費,因為單憑它是柴窯瓷器這四個字,足以。

在瓷器拿出來的瞬間,陳逸面上露出了濃濃的驚歎之色,本來萬分期待的心情,看到了這一抹天青之色,立刻有了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此時此刻,這一件柴窯小碗上,釉色沉穩寧靜幽豔晶潤,可以說是如冰似玉,其青色如天一般,當真是雨過天晴雲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