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陳逸便留在了景德鎮,與文老等人一同學習製作柴窯瓷器。
柴窯瓷器,雖然不需要在上面繪畫紋飾,但是卻需要刻畫,這比繪畫更加的艱難,柴窯瓷器本身的釉色,已然無比美麗,自然不需要其他的釉色來進行裝飾。
以陳逸之前的經驗,再加上空閒時候,不斷使用實體化功能進行製作,其製作柴窯的水平也是日漸熟練,讓文老直呼當初沒有看錯人。
與文老所製作出來的不同,陳逸製作出來的柴窯,在其他方面或許稍稍差一些,但是在靈韻方面,比起文老等人制作出來的,猶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在製作瓷器過程中,使用了靈氣導引術,將一些靈氣透過製作,匯入到瓷器的每一處位置,使得整個柴窯變得靈韻動人。
在製作五彩瓷器時,文老就知道陳逸繪畫出來的瓷器充滿靈氣,而在這柴窯上,這種靈氣卻是更加的吸引人的注意。
本來柴窯就充滿著靈氣,那種純淨的色彩,讓人彷彿看到了美景,而陳逸所製作出來的瓷器,讓這種感覺更加的清晰,更加的讓人驚歎。
這僅僅只是沒有燒製時的模樣,燒成之後,究竟會如何,沒有人一個能預想的到。
文老感慨自己沒有早一點遇到陳逸,否則,絕對會收為弟子,留下為專心製作瓷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月漸漸過去,而文老和一些師傅們在這一個月內,共製作完成了六十五件瓷器,其中如瓶,壺等大件器物,共有二十六件,小件器物如杯,碟,碗等等,共三十九件。
至於這六十五件柴窯瓷器,在燒製出來後,能有多少合格品,能有多少精品,所有人都無法確定。
在柴窯公佈之後,專門生產柴窯的窯廠之中,也是進入了許多工人師傅,此時他們小心翼翼的將柴窯放入匣體之中,然後拿入窯爐之中,準備燒製。
文老和一些老師傅,指揮著工人將瓷器匣體放入指定的位置,以便於在燒製時,能夠保證質量,保證成功率。
在六十五件柴窯瓷器全部放入窯爐中後,所有工人師傅都走了出來,封住窯口之後,文老一聲令下,這第二批柴窯瓷器,正式開始了燒製。
這一個窯爐之中,能容納百餘件瓷器,只不過柴窯瓷器,想要堆滿一爐,恐怕需要二個月的時間,在燒製初期,文老和一些師傅,必須要多次的燒製,才能確定影響柴窯成功率的因素,然後進行一些改進。
更何況,柴窯瓷器,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珍貴的現代瓷器,別說一爐六十五件,就算是三十件,也比其他百餘件的一爐窯器,要更加的有價值。
得知第二批柴窯瓷器開始燒製後,呂老等一些老爺子,紛紛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趕到了景德鎮,準備觀看兩天後的開窯儀式。
哪怕其中如呂老和劉老二人已經得到了柴窯瓷器,這次沒有機會,但是觀看這些柴窯的機會,卻是不能輕易放過,得不到,來過過眼癮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的。
這一次的燒製,由文老擔任總指揮,葛大山和陳逸擔任副指揮,以確保這一爐瓷器質量和成功率。
從下午四時餘,一直燒到了第二天下午,窯爐的溫度由低到高,最終達到了最高的一千三百多度,而且窯口周邊都有著工人看守,確保絕對安靜,有時候,噪音太大,也會對窯爐產生影響,甚至有塌窯的危險。
在燒製時,陳逸用鑑定術,時刻關注著窯爐內的情況,或許成功率與運氣有關,但是總會有一些因素可以影響,他就是要找到這些因素,讓柴窯的成功率上升一些。
文老也是一直守在窯口旁邊,沒有休息,直到第二天下午四點多,他透過送柴口,看了看窯爐內的情況,下令熄火,這一爐柴窯已經算是燒好了,至於成功率如何,需要等到兩天後,窯爐溫度均勻降下來之後,才能知曉。(未完待續請搜尋5du5,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