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吳奇勝那種性格的人,是不可能花費巨大的資金,來購買探測裝置的,這十多海里對於陳逸很容易,但是在茫茫大海上,想要尋找,卻是隻能碰運氣了,所以,吳奇勝沒有找到這艘沉船,也是在情理之中。
價值一千萬到五千萬,如此一艘沉船,可以說是在海洋打撈界是非常難得的存在了,以鑑定系統的準確性,這艘沉船隻要打撈上來,其價值就處於這個範圍之內,也就是海撈物品的價值。
畢竟海撈瓷與傳世瓷器相比,有著很大的缺陷,它們的價值,也會變得很低,以此來看,這個價值範圍,的確非常驚人了。
陳逸現在十分相信吳奇勝所說的話語了,這是他祖上和幾名商人傾家蕩產的一艘貨船,在海中存在了一二百年,還能有這般的價值,在古代,恐怕更是了不得了。
很快,經過了二個多小時的探測,沉船的基本情況,已經被完全掌握,而經過潛水員的探查,這些沉船上,有著許多木箱,只不過有的木箱已經破裂,裡面的東西也是散落出來,有的已經碎裂。
而潛水員也是將箱子裡碎裂的瓷片和其他的東西,拿了一些過來,另外,還拿了幾件完整的瓷器。
看到這些東西被拿上來之後,陳逸和孫宏志等人面上露出了濃濃的喜色,哪怕陳逸已然透過鑑定術,知道了沉船裡面的一些物品,但是現在當真正的看到時,他的內心,依然忍不住產生了激動。
這些瓷片和瓷器,被陳逸鑑定為了清代嘉慶年間的民窯之作,只不過是民窯中的普通器物,並不算精品之作。
而除了瓷片之後,還有一些絲綢和茶葉,只不過經過海水一兩百年的浸泡,有些茶葉已然被氧化了,而無法食用。
不過根據陳逸的鑑定,有一些裝在船艙深處的茶葉,卻是有一部分沒有被氧化,被系統鑑定之後,其資訊上說還可以品飲。
在準備打撈的這一段時間中,陳逸也是看了許多關於打撈的歷史書籍,其中一艘船,卻是十分的著名,那就是瑞典的哥德堡號,這是大航海時代瑞典著名遠洋商船,曾三次遠航華夏嶺州。
只不過在一七四五年的時候,哥德堡號從嶺州啟程回國,船上裝載有七百噸的華夏物品,有茶葉,瓷器,絲綢,這批貨物如果運到哥德堡的話,估計能價值二億多瑞典銀幣。
可惜的是,在航行到距離哥德堡港僅有九百米的海面時,船頭觸礁隨即沉沒,僥倖的是,事故沒有任何的傷亡。
在當時,瑞典方面已經進行了打撈,從海底打撈出了一些東西,而在二百多年後的一九八七年,瑞典再次對殘骸進行了打撈,從中打撈出了一些茶葉。
而歷經二百五十多年,被海水與泥埋了如此之久的茶葉,有一部分依然可以飲用,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茶葉,瓷器以及絲綢,這是華夏海上貿易必備的三大件,同樣,在這艘船上也是存在的。
其中一名潛水員,冒險進入了船艙之中,在船艙裡也是發現了滿滿的一些貨物,甚至,還發現了幾具人體殘骸。
在對整艘船進行了一些考察之後,繪製出了沉船附近的地形圖,而根據孫宏志的介紹,李啟濤以及另外幾十名士兵,都曾有過打撈海中沉船的經歷,這讓陳逸充滿了欣喜。
對於嶽天豪,他的內心之中更加的感激,這些有過打撈經驗計程車兵和李啟濤這一位船長,恐怕是嶽天豪有意找來的,這些士兵可以在打撈過程中,提供許多的幫助,更可以避免一些麻煩。
陳逸雖然看過一些打撈書籍,但卻並沒有半點打撈經驗,而現在,則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李啟濤等人在研究了整個沉船的狀況以及海底的一些情況之後,給出了幾種打撈方案,其中一種是最為合適的,以他們遊輪上現有的打撈裝置,可以一次將整艘沉船打撈起來,然後托出海面。
在經過了一些討論之後,眾人將打撈方案確定了下來,決定今天下午,先對沉船周圍的散落的一些木箱進行打撈,以便於熟悉打撈裝置的效能,而在明天上午,再對這艘沉船進行整體打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