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高島秀明所在的書桌前,三位評委朝著桌子上的書法望去,這高島秀明所寫的是行書千字文,華夏文化之中,有著許多文章都是被歷代書法家進行書寫,千字文,急就章,還有各代名家的詩篇。
而這千字文,有楷書,有行書,也有草書,可以說是一種廣為流傳的書法帖子。
這一幅行書千字文,所用的行書,是傳承自書聖王羲之,上面有著他的一些特點,只不過,這種特點並不鮮明,而且筆意很淡,與陳逸所寫的王羲之小楷黃庭經比起來,簡直就是有著天壤之別。
如果說沒有看到陳逸所寫的書法之前,他們會覺得,以高島千明這個年紀,能夠寫出這般的書法,已經算是優秀的書法家了,可是看到了陳逸所寫的靜字之後,他們覺得這幅書法實在難以入眼。
同樣是行書,一個是學習的王羲之,學得並不是多麼的精通,一個是自創的書體,兩者高下立判。
兩幅書法中的意境,更是無法相比,那幅行書千字文,學自王羲之,特別不鮮明,筆意不濃,只能給人帶來微弱的感覺,而陳逸自創書體所寫出來的靜字,整體非常流暢,在流暢之中,又極富神韻靈氣,讓人感受到了這字跡之中所存在的平靜,讓人的內心不知不覺之間,受到感染。
這一種意境,不是所有人的書法都能營造出來的,他們看過許多書法家所寫過的靜字,能夠給他們帶來這種感覺,這種平靜的。根本不存在。
望著這幅行書千字文,他們感嘆一笑,這一次,小島國東都書道聯盟,要完敗了。這些人根本不是陳逸的對手,與陳逸之間,有著天與地的差距。
陳逸的書法,就相當於成年人,這高島秀明的書法,就相當於小學生而已。
同樣。他們也為小島國書道的未來,感到擔憂,華夏書法,沉寂了幾百年,現在陳逸橫空出世。他們相信,陳逸一定會帶著華夏書法,走向輝煌,走向燦爛,僅憑這一幅能夠讓人心境平靜的書法,主可以看得出來。
他們在此之間,也沒有想到,陳逸所寫出來的第一幅書法。竟會如此的震撼人心,這一幅書法的意境,比起陳逸之前的任何書法。都要濃郁。
本來在一些專家鼓吹小島國書道時,他們的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得意,可是現在,這種得意,隨著陳逸的出現,消失的無影無蹤。陳逸的出現,使得華夏書法和小島國書道完全的分開。更加使得華夏書法成為了一種高於藝術的存在。
在高島秀明的這一幅書法上,他們並沒有觀看太多的時間。原因很簡單,看過了陳逸的書法,再看這一幅書法,根本看不下去。
很快,三位評委又回到了他們原來的位置,“各位,這兩幅書法誰能夠獲得勝利,或許連一個普通人都能評判出來,下面,我們就將兩幅書法,放於畫板之上,讓各位能夠看到這兩幅書法,看到我們為什麼會在觀看書法時,做出那些動作,到時候,誰勝誰負,一眼便知。”
隨著三位評委的話語,幾名工作人員找來畫板,將陳逸和高島千明的書法,都固定在了畫板之上,然後,他們將這兩幅書法,放在了大廳中央稍後的位置,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夠看到的位置。
此時此刻,許多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陳逸的那幅書法之上,包括之前看到的範老,袁老,以及酒井真原三位評委,在看到陳逸這幅靜字書法的瞬間,那些人的面上露出了一抹驚色,隨後,這一抹驚色越來越淡,最後被平靜所代替。
凡是看到陳逸這幅書法的人,每一個都感受到了內心深處的平靜,心中雜亂的情緒,雜亂的念頭,都在這幅書法,這一個靜字之中,消失不見。
他們的內心充滿了不敢置信,這一幅書法的意境,竟然可以感染到他們的內心深處,讓他們產生平靜的感覺。
之前的一些書法或者說藝術品,雖然也有一些感染力,也會讓他們有些感覺,但是,卻遠遠比不上陳逸這幅書法的平靜,來得強烈。
在現代利益至上的社會上,稍稍放鬆一點,都會落後於別人,很多人的內心,都始終處於緊繃狀態,就算是有時候放鬆下來,也得不到平靜,而現在,這一切,卻是因為這幅書法實現了。
這不是表面的平靜,而是讓他們心靈深處,都感受到了平靜,這樣的書法,是他們從未見過的。
也有一些人,並沒有先去觀看陳逸的書法,而是選擇先觀看高島秀明的書法,那一幅行書千字文,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是一件不錯的書法。
可是當他們的目光離開千字文,看向陳逸的書法時,面上猛的一震,他們的內心,不禁產生了後悔,後悔自己為什麼在之前去觀看高島千明的書法,而不是直接觀看陳逸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