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進宮覲見

對於陳逸,無論是6子岡還是徐渭,內心都是充滿了佩服,前者由之前的懷疑,變成了現在的佩服。

而後者徐渭,之前認為陳逸不是平凡之物,可是這種不平凡,卻也是遠遠出了他的想象。

一幅書法萬兩黃金,這或許是古代一些名家的書法都不能達到,可是偏偏陳逸卻是做到了,雖然有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書法的水平出了眾人的預料。

徐渭覺得,這一次來京城尋找6子岡,簡直是非常值得,如果他依然在家鄉的話,恐怕就沒有機會認識陳逸這一個擁有非凡能力的人了,更不可能得到其一幅書法的相贈。

他所獲得的這幅書法,哪怕只有廖廖數十字,但是論起價格來,恐怕也能價值數千金,而他的書法,就算全力而為,恐怕也達不到一百金。

隨後,陳逸和6子岡來到了一個玉雕工房之中,開始交流玉雕,而徐渭也是閒來無事,在一旁聽著他們進行交流。

正在他們交流之時,忽然聽到了一聲急促的敲門聲,以及詢問聲,“6師傅在嗎,6師傅在嗎。”

聽到這聲音,徐渭笑了笑,朝著陳逸二人擺了擺手,“子岡,小逸,你們先在此交流,我開門去看看是何人。”

6子岡也是輕輕一笑,“估計是某些前來求玉的人罷了,小逸,我們接著談論這一件玉器的雕刻。”

陳逸點了點頭。也是不以為意,透過鑑定術,他已然知道門外的是何人了。只是他的內心,卻是提不起半點積極性。

正在談論之時,徐渭卻是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小逸,門外來的是宮裡的公公,要你去接旨。”

對於王公貴族,他現在已經沒有了半點敬畏。有的只是厭惡,只不過對於皇權。他依然懷有尊敬,忠君愛國,這是他自小就學到的東西,更何況。事關陳逸,他不想耽誤了大事。

6子岡面上露出了一抹驚色,“哦,是宮裡來的太監,想必皇上已經知道了小逸的書法,文長兄,快擺案。”

陳逸笑著擺了擺手,“6叔,大可不必。這名公公前來,恐怕是召我入宮,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只有口諭,至於聖旨之類的,我還沒有如此的重要。”

“小逸所言甚是,這名公公手中未拿任何東西,想來也只是奉了口諭罷了,我們快快出去吧。莫讓那公公等急了。”徐渭笑著點了點頭。

隨後,陳逸隨著6子岡二人一塊走了出去。只見院子裡,正站了一個白面無鬚的老太監,看起來約有五十餘歲了,而除此之外,在門口中兩側還有兩名侍衛在把守著。

“呵呵,6師傅,我們又見面了。”此時見到6子岡,這名老太監笑著說道。

“啊,原來是於公公,有失遠迎,有失遠迎。”6子岡連忙拱手說道。

於公公打量了一下旁邊的徐渭和陳逸,不禁面帶疑惑的說道:“6師傅,雜家奉了皇上旨意,要見陳逸,打聽到他在你這裡,於是雜家就來了,不知陳逸現在何處。”

聽到於公公的話語,陳逸笑了笑,站了出來,“於公公,我就是陳逸。”

“什麼,你就是陳逸,被人稱之為書法大師的陳逸,這,這令雜家有些不相信。”於公公眼睛瞪著陳逸,充滿懷疑的說道。

他接到皇上旨意,要傳召一位名叫陳逸的書法大師進宮,並且皇上還明言,一定要以禮相待,他覺得既然是書法大師,那最少也有六十歲以上了。

在剛才開口的時候,他已然將徐渭當成了陳逸,詢問之下才知道不是,可是他怎麼也不敢相信,陳逸竟會是一個二十餘歲的年輕人。

“於公公,他確實就是陳逸,他的書法水平,同樣可以與書法大師相比擬。”看到這一幕,6子岡笑著說道。

“真是讓雜家一驚,沒想到陳公子如此年輕,陳公子,我來傳皇上口諭,快快接旨吧。”於公公拍了拍胸脯,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向著陳逸說道。

既然6子岡都說這就是那位書法大師了,想必是沒錯的,更何況,普天之下,誰敢去犯欺君大罪,這可是要誅滅九族的。

陳逸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向著於公公拱了拱手,身旁的6子岡和徐渭卻是準備跪下。

於公公看到陳逸的動作,面上露出了一抹異色,一個普通人,聽到皇上的旨意,早就會惶恐或者是激動的跪在地上了,沒想到陳逸卻如此的平靜。

“6師傅,雜家只是奉皇上的口諭,無須多禮,一切從簡吧。”此時,於公公向著向6子岡二人說道。

隨後,在陳逸三人拱手的動作下,於公公正色說道:“奉皇上口諭,宣浩陽籍人士,書家陳逸即刻進宮覲見。”

“在下陳逸接旨。”陳逸再次拱了拱手,抬起頭說道,接受了二十多年的現代教育,不說是皇上的口諭,哪怕真的聖旨前來,他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拱拱手而已,至於跪下,他一時半會恐怕是做不到。

如果他像裡那樣,從現代穿越回來,沒有半點能力,也回不去的話,那麼恐怕也只能入鄉隨俗了,只是他現在身懷鑑定系統,就算皇帝大怒之下,也無法奈何他。

當然,如果遇到的是如秦始皇之類的千古一帝,那麼陳逸出於尊重,會給他跪拜,至於這萬曆皇帝,還是免了吧。

更何況,秦代根本沒有所謂的跪拜禮,就算是臣子見到皇上,也只有作揖而已,只有在祭祀上天時,才會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當然。明代自洪武四年時,復衣冠,恢復唐朝的一些禮儀制度。那個時候,上朝時百官只拜不叩,只不過在洪武十七年時,上朝之時,官員就要行叩頭禮了。

朱元璋想去除元代的一些弊端,恢復漢官之威儀,只不過皇權日重。老規矩不符合他當初的想法了,自然而然就改了過來。

不過。與清朝動不動就奴才,奴才的叫,動不動就下跪磕頭比起來,還是強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