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皇上如此看重草民。”陳逸笑了笑,向著萬曆皇帝拱了拱手。
萬曆皇帝點了點頭,看向內閣六大臣,“好了,現在陳居士已然回答完了你們的題目,下面,該是你們回答他的題目了。”
聽到了萬曆皇帝的話語,申時行六人面上表情各自不一,以感慨具多,哪怕是王錫爵和王家屏這二個出題簡單的人,也沒想到陳逸能夠如此輕易的回答出他們六人所出的題目。
現在,輪到陳逸為他們出題了,之前他們猜測,陳逸無非是寫小楷或是章草,可是現在,有了陳逸書寫楊妹子的事情,他們忽然有些擔心陳逸接下來會寫什麼人的書法了。
從楊妹子的書法來看,陳逸不僅僅會寫王羲之的小楷和那章草書法而已,連楊妹子的書法,都寫得如此惟妙惟肖,可想而知,陳逸對於其他書法名家的筆法,掌握的有多麼淋漓盡致。
“陳居士,既然如此,那麼請你開始出題吧。”這時,王家屏開口說道,面上充滿了期待,他想要看看,陳逸究竟會寫出什麼樣的書法來。
陳逸笑著點了點頭,為這六位內閣大臣寫什麼書法,他根本不用去想,靠著自己的能力揮即可,在副本世界中,他並不會縮手縮腳的去做事,有著強大的鑑定系統還有自身能力做後盾,他無需擔心任何的危險。
所以,這一次他自然要贏了六位內閣大臣,這樣,他以後在宮裡的行動會更加的方便,而萬曆皇帝到時候如果想要殺6子岡,也要考慮一下他的影響。
隨後,陳逸拿過一張宣紙,鋪在了桌面上,研好墨後,他用毛筆蘸了些許墨水,開始在紙上書寫起來。
此時此刻,無論是萬曆皇帝,亦或是申時行等人,都是伸長了脖子往桌面上看去,想要看看陳逸寫出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法。
隨著陳逸的書寫,一句著名的詩句躍然於紙上,正是屈原《離騷》一文中,最為著名的句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一個句子,結合上下文,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墨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流傳千百年,已然成為了很多人用以自勵的千古名句了。
陳逸寫完之後,收筆而立,旁邊的萬曆皇帝等人連忙圍了上去,目光緊緊的盯在了陳逸寫好的書法之上。
在看到陳逸的這幅書法之後,眾人面色猛的一震,不是楷書,不是章草,而是行書,陳逸如此書法水平,會寫行書也不足為奇,他們仔細的看著書法,研究其中的筆意。
隨著書法的觀看,眾人面上的表情,已然從期待,變為了震驚,甚至於難以相信。
陳逸所書寫的這一幅行法,筆走龍蛇,流暢如水,與行書二字,可謂是極為貼切,一個個字跡,生靈活現,如同在行走一般。
這書法的水平,與其小楷和章草比起來,不相上下,最讓他們不敢相信的就是這書法之中的筆意和神韻,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
不僅僅是書法之中的筆意,字型的結構和書法的一些方式,他們都似乎沒有看到過。
這幅書法中的筆意神韻,濃厚至極,又非常獨特,其中有著一股平和飄逸之意,卻又有著一種漢魏書法中的質樸,這兩種風格,此時在書法中,融合在了一起,產生了一種更加獨特的風格,讓人不由自主的受到吸引。
在看到這幅書法,感受了其中的筆意之後,現場眾人在震驚的同時,紛紛陷入了思索當中,從腦海中回憶著這幅書法可能的來源。
只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考,一些人看著書法,面上再次露出了震驚之色,因為,他們搜遍腦海中的全部記憶,都沒有現這幅書法的痕跡存在。
一些書法名家的行書,他們都在腦海中記得十分清晰,可是卻沒有一種與陳逸現在所寫出來的書法一模一樣的,無論是字型結構,亦是筆意神韻,都是不同。
他們的內心,不禁有了一抹疑惑,陳逸所書寫出的這一幅行法,風格獨特,筆意飄逸平和,又不失質樸,簡直是越了他們所看過的一些名家行書,按理說,這樣一種行書,絕不會在歷史中被埋沒,可是他們卻從來未見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