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風景帶來的感悟

他確實是考慮的太多了,恨不得將自己想到的一些東西,都在書體轉化中實現,從而使得他今草的書寫度,甚至還比不上章草,寫出來書法,無非是連貫的章草罷了。

聽到陳逸的話語,王羲之微微頷,這正是他讓陳逸感悟的關鍵所在,書法雖然有著章法的存在,但卻是留了極大的空間,讓創作者加入自己的筆意和感悟,特別是草書,更是如此,唯有放開心靈,才能寫出好的草書。

旁邊的王操之和王獻之兩兄弟,也是若有所思的看了看不遠處的風景,他們覺得,如果換了自己,或許也會回答上來,但卻不會有陳逸這般的迅。

許詢的面上露出了一抹佩服,王羲之的教導方法十分的高明,陳逸的悟性,更是讓人驚歎,透過外面的風景,就可以感悟出書法至理,實在是玄之又玄。

“除了魚群之外,帶給我更大感悟的,便是荷花,荷花是君子之花,由淤泥之中紮根而生,但是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亭亭玉立,卻是非常的純潔,全身不沾染一片塵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說著,陳逸的目光放在了那一片美麗的荷花之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讓我感悟到了書體轉化的一些道理,雖然純潔的荷花之上,不會沾染任何的淤泥,但是,它卻是由淤泥而生,沒有淤泥,它們亦是無法生存。”

“而書體轉化也是一樣,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根基,更是今草的養份,以章草作為養份,來由此生長出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今草來。”

“那一片魚群,讓我明悟了書體轉化時的心境,而這一處荷花,則是讓我明悟了書體轉化最為重要的關鍵,可以說,此處風景,角答了我心中對書體轉化的一些疑惑,沒有丈夫的提醒,我此時恐怕還陷入疑惑之中。”

陳逸面帶感慨的說道,同時向王羲之再次拱了拱手,書體轉化,並不是完全需要以章草為基礎,在其上轉化,而是需要將章草當做養份,吸收入今草之中。

完全以章草為基礎,那麼就算能夠轉化,所轉化而成的,也不過是另一種帶著今草氣息的章草而已,而透過吸收章草為養份,所由此轉化出來的,就如同荷花一樣,有著淤泥的養份和一些氣息,但卻是與淤泥毫不相同。

此時此刻,聽到了陳逸這接下來的話語,許詢,王操之兄弟倆,甚至於王羲之的面上,都是露出了一抹驚色。

王羲之的內心充滿了驚異,他之前讓陳逸觀看風景,所想要讓其感悟的,也只是這一處風景自然自由的氣息而已,放開心境,順其自然,方能使得書體順利的轉化,而不能刻意的控制和強求。

他沒有想到,陳逸竟然從這處風景中的荷花上,領悟到了更加關鍵的東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簡直是太妙了,還有陳逸的那一段解釋,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養份。

在此基礎上轉化而來的今草,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或許有著章草的氣息和養分,但是卻與章草並不相同,比章草更加的優秀。

陳逸想到了他所沒有想到的東西,由這荷花所感悟到的,比他內心的一些想法,還要高明。

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慨,陳逸的悟性,出了他的意料,無怪乎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君子之花,妙,太妙了,太妙了。”此時,一旁的許詢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拍著手掌大讚道。

對於荷花,許多文人和畫家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在漢代樂府歌辭盛行時,產生了許多優美的採蓮曲謠,之前他覺得這些描述荷花的曲謠還不錯,可是現在,與陳逸這一段話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這可以說是他聽到過的,最能代表荷花的句子,僅僅十餘字,便將荷花的品質表現了出來,讓人為之嚮往。

聽到許詢的話語,陳逸愣了一下,心中有些無奈,他實在不是故意的,只是隨口就說出來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段名句,出自於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文之中。

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來從中襯托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更是從中表示自己對追逐名利,趨炎附勢之世風的鄙棄。(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風景帶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