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大部分的人認為,陳逸所舉行的這一次王羲之杯書法大賽,將會使得華夏書法,向著更好的一面去展,其他人的書法,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些不信任,而陳逸所展現出來的書法能力,已然越了所有人,成為華夏書法第一人。
王羲之真跡的現世,使得書法漸漸的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這無疑是許許多多的書法家和文化學者所想要看到的事情,亦是陳逸和鄭老讓這幅真跡現世的原因。
遠在蜀都青城山三清觀內的悟真和玄機二位道長,也是知道了王羲之真跡現世的訊息,並且在後續的時間中,看到了王羲之真跡,給華夏書法帶來的變化,他們亦是十分的欣慰。
當初陳逸將書法帶回來,想要歸還三清觀時,他們沒有接受,只是因為王羲之的真跡放在他們道觀中,可以說是暴殄天物,去到世間,被大眾所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歸宿,對整個社會都有利的事情。
在這個年輕人當初進入三清觀時,他們就覺得,此人氣度不凡,未來一定會有著大成就,幾年過去,陳逸的成就,卻是遠出了他們的預料。
王羲之真跡現世之後,陳逸也是閒了下來,繼續陪著孩子,練習著他從副本世界所演化出的書法,同時抽了個時間,讓手中的那一方王羲之的硯臺,重現於世。
這一個硯臺的出現,讓鄭老等人內心充滿了震驚,這不僅僅只是王羲之的硯臺,更是楷書鼻祖鍾繇使用過並且留字的東西。
鍾繇是誰,這可以算得上是王羲之的師傅,包括後來的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等,在書體的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鍾繇書體的長處和一些書法評論。
而且這硯臺上,鍾繇所寫的是小楷,而王羲之所寫的是行書,可以說是這二人最得意的書體。
關於這一方硯臺的鑑定,並不像王羲之小楷黃庭經這般的簡單,經過了多方面的鑑定,考證,檢測,終於,此方硯臺得到了證實,確實是鍾繇和王羲之二人用過的東西。
可以說,這一方硯臺的珍貴程度,不亞於王羲之的那幅真跡,兩位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之人,所用過的東西,珍貴程度,實在無法估量,既然是鍾繇用過的,那製作出來的日期,恐怕最晚也是東漢。
東漢的文物,出土的並不在少數,可是,漢代的硯臺,卻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還是如此精緻,兩位著名人物在上面留字的,這已然是一件不亞於王羲之真跡的國寶。
關於這件硯臺的現世,陳逸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召開佈會之類的,只是應了一些媒體的要求,讓他們過來採訪了一下,拍了幾張圖片,並且在之後,將硯臺放入了華文博物館展出十天時間。
只是,這件硯臺的訊息公佈之後,在華夏也是引起了一番沸騰,鍾繇和王羲之都曾用過,並留字的硯臺,這簡直是讓人難以想象。
而眾人也是蜂擁而至,來到了華文博物館,觀看這一件硯臺,正面刻著剡地山水,可以說是與現實中的一些風景一模一樣,而背面,則是有著鍾繇的小楷和王羲之的行書。
這恐怕是鍾繇和王羲之留在世間的小楷和行書的唯一真跡了,讓眾人見識了兩位書法大師最得意的書體。
此方硯臺名為剡硯,與王羲之的書法,擺放在了同一個展廳之中,可以說是讓眾人一睹硯臺和書法的美妙,更加使得華文博物館的人流量倍增。
這一段時間,陳逸並沒有進入副本世界之中,一方面是他從王羲之副本中剛出來不久,另一方面,則是他需要一些時間,來磨鍊從副本世界感悟出的書法,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畢竟他的生活,還是以現實世界為主,副本世界,與其說是世界,倒不如說是他學習的地方。
至於傳國玉璽的任務,沒有時間限制,那麼他自然不是太過著急,因為傳國玉璽,不是著急,就能夠找到的。
在副本世界中,在浩瀚的歷史中,尋找傳國玉璽的下落,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只是去副本中轉一圈就足夠了,如果進入的時間不對,他恐怕要在副本世界中,呆上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