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始於東晉,聽到這個名字,陳逸面上便露出了一抹感慨,這梅花三弄與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王徽之有著一段典故。
當時王徽之乘船進京,船停泊的時候,恰巧恆伊從岸上經過,他便唐突的命人去去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吹奏一曲吧。”恆伊當時已然是官居高位,也聽說過王徽之的名頭,並沒有擺什麼架子,就下車,盤鋸於胡床之上,為王徽之吹奏了一段,吹完,一言不,就上車走了,期間二人沒有再交談一句話,這就是笛曲梅花三弄,後來被改編為了古琴曲。
這一段典故,並不知道年份,不過從恆伊官居高位來看,應該是在王羲之去世之後的事情,不過恆伊音樂才能,在王羲之在世時,就已然很具名氣了。
只不過陳逸進入王羲之副本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學習書法,除了與王羲之相識的一些名士,其他的人,他倒是沒有時間去見識了。
隨著這一曲梅花三弄的奏響,現場響起了一段段動聽而美妙的琴聲,古琴和鋼琴雖然同為琴,兩者的音原理也相同,但是兩者所奏出的聲音,帶給別人的感受,卻是毫不相同。
鋼琴是一弦一音,而古琴一根琴絃卻是可以奏出無數音,前者只可從低音到高音八十四個單音,而後者從低音到高音可連續無間斷音,除此之外,更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同之處,或許代表著一種時尚,而古琴,則是充滿了古樸和華夏所特有的韻味。
無法去說哪一種琴的聲音更好聽,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有人喜歡鋼琴,有人喜歡古琴,有人兩者都喜歡。
如果說十大名曲中廣陵散表現的是蕭殺戰鬥氣氛,那麼這梅花三弄,則是有著一種清幽空靈的感覺,搭配上傳說中的冰弦,讓眾人感受到了一不同的梅花三弄。
在琴聲奏響的瞬間,他們的心便是輕微的顫動了一下,這冰弦的聲音,要遠過他們之前所聽到的古琴聲音。
整琴曲共分十段,有兩部分加一個尾聲構成,分別表現了梅花不同的姿態,有寒冬臘月的萬木凋零,唯有梅花鐵骨錚錚,迎寒而立的畫面,有顯示梅花冰清玉潔,高雅脫俗氣韻的部分,更有梅花在寒冬雪地,不畏嚴寒,競相綻放的氣勢,可以說是將梅花的動與靜,還有所代表的品質,表達的淋漓盡致。
梅花三弄,這一著名的琴曲,在座的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曾聽過,可是這一次,由程社長以冰弦彈奏出來的琴曲,卻是與眾不同,更加能夠震撼人的心靈。
隨著琴曲的不斷進行,眾人完全沉浸於這琴曲所描述的意境之中,似乎更感受到了有寒氣沁入肺腑,讓人的身體都感受到了一些冰冷之意。
在感受著寒氣之時,他們好像隱約嗅到了一股芳香,這種香氣,清雅而高遠,讓人好像看到了嚴寒風雪之中,傲然直立的梅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種感受到了苦寒之中,所嗅到了芳香,讓人真正體會到了這一句話的含義,這比他們之前所聽到的梅花三弄,感受更加的強烈,更加的真實。
冰弦所帶來的空靈聲音,那一種冰清玉潔的感受,與梅花可以說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讓他們真實感受到了華夏文化之中,最具品質的梅花。
漸漸的,梅花三弄進行了尾聲,琴音從之前的激盪慢慢的平復下來,恢復了開頭的寧靜,就像是在經歷了風與雪的摧殘之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只有梅花依然傲立在風雪之中,不曾改變。
在這最後的彈奏中,琴曲的泛音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弱,將整個曲子引向深遠清雅的境界,如同樂者的吟頌,餘音嫋嫋。
等到這一把明代古琴上的冰弦,完全靜止之後,房間中的眾人,依然沉浸在琴曲中,不曾回神,在他們的耳間,琴音彷彿還沒有消失一般,就像是餘音繞樑。
不僅僅只是房間內聽琴的眾人,包括彈奏的程社長,也是沉浸在琴聲中,沒有甦醒過來,梅花三弄,她彈奏的次數,太多太多了,可是這一次,卻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奇妙感受。(未完待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