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七章 玉器的製作

“這位小友,不知你喜愛什麼模樣的玉器,我可以幫你做出來。”忽然,在機器後坐著的那名老人向著陳逸問道,他是知道古老剛才說這小夥子是鑑定師,對玉石文化有些瞭解,既然如此,那麼就看他知不知道這些基本的常識。

“老爺子,有句話叫做因材施藝,不是我想要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是要看這玉石適合什麼,根據人的意志,無疑會損害大自然賦予玉石的靈性。”陳逸微微一笑,朝著這老人說道。

聽到這番話語,這老人有些訝異,然後點頭一笑,自顧自的在玉石上畫了起來,而古老則是欣慰一笑,沒想到陳逸心思靈敏,沒有上這老頭的當,回答的有理有據,這說明了其對玉石文化確實有著瞭解。

這老人手中所拿的是一塊橢圓形的玉石,看著其中間靠下的地方,有一部分突起,老人拿起毛筆,在這玉石上圓了一個惟妙惟肖的人形輪廓,而這個輪廓所代表的人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正是挺著大肚子的彌勒佛,以這塊玉佩的特點來看,製作這彌勒佛可謂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那中間靠下突起的地方,正好可以作為彌勒佛的圓圓的肚子。

彌勒佛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在華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是那張比吃了蜜都甜的笑臉,二則是那一個圓滾滾的肚子。

看著老人隨手幾筆,便將這彌勒佛的輪廓在並不平整的玉石上勾勒了出來,陳逸面上帶著認真。仔細觀看著老人的動作。

學習玉雕。自然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否則,只是根據自己內心所想去雕,那麼雕出來的東西,大部分都會是失敗品。

“陳小友,因材施藝,就是根據這塊玉料的顏色,紋理和形狀來設計雕琢題材,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玉料。而且要儘量摒棄玉石上的一些綹裂暇疵,讓玉石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眾人。”看著陳逸認真觀看的表情,一旁的古老不禁笑著說道。

這塊玉石勾好模樣之後,便被這老人拿到一些機器上進行雕琢,很快,一個大概的彌勒佛形態,便被琢磨了出來。

只不過,現在有了形狀之後,之前畫在平面玉石上的毛筆輪廓已然看不到了。這一次,老人再次拿起細細的毛筆。在這個立體的玉石輪廓上畫上了細節,以便於進一步雕出立體的形狀。

在古老的一些介紹下,陳逸不禁對於琢玉一些主要的工具,有了最為基本的瞭解。

據古老說,這只不過是製作小件玉器的工具而已,如果製作大型玉雕,那麼自然無法使用這些機器。

在機器上每一次的琢磨和修整,都用了不同規格的工具,讓陳逸不禁有些大開眼界,如果他不來到這裡觀看的話,對於玉石的雕刻,根本沒有一個深刻的瞭解。

剛才的琢磨出輪廓,只是玉器的粗雕,而接下來便是細雕,只不過據古老介紹,粗雕比起細雕來更加的重要,因為這不是繪畫,畫錯了還可以撕了重畫,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難回頭,粗雕可以說是整個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礎,如果在粗雕上出了錯誤,那麼這塊玉石,就算不廢,能夠利用的空間,也是非常的少了。

粗雕出輪廓,細雕便是對玉石造型進一步的精細勘劃,使表現的圖畫從粗雕的輪廓狀態,進入精確塑造出真實,逼真,有動作,有表情的細微雕琢過程。

其中在琢磨修整形狀和細節時,拿到機器上的次數,無法計算,每一次都要進入觀看,然後再繼續雕琢。

陳逸不禁有些感嘆,玉雕工作比起繪畫更加的需要耐心,否則,一旦有一個地方琢磨錯誤,那麼之前的工作,就全部毀於一旦了。

這老人的動作十分的熟練,那不斷旋轉的機器彷彿長了眼一般,很快,整塊玉石從輪廓狀態,已然變成了一個張開笑臉,挺著肚子的彌勒佛。

這個過程,也讓陳逸看的有些驚心動魄,在修磨臉部的細節時,老人直接將彌勒佛的臉在機器上打磨,稍有不慎,估計這玉佩就要廢了,可是老人的動作十分的平穩,在打磨過後,彌勒佛的臉更加的圓潤,臉上的笑容也是更加的燦爛。

這使得陳逸再次感嘆,玉雕沒有耐心不行,但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心魄,同樣也不行。

至此,彌勒佛從平面圖,到形狀,現在已然到了有模有樣的程度,臉部細微的表情,還有手腳,都已然雕琢了出來,甚至於穿繩子的圓孔,也是在這其間,被鑽了出來。

同樣,古老也為他簡單介紹了老人琢玉時的一些知識,只是最為基礎的而已,並不是太過高深的東西,哪怕如此,也是讓陳逸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