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允煐來說,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值得期待,一切看起來也都是讓他有著雄心壯志。闌
這個年代的大明不存在內亂,不存在靖難。大明內部不存在什麼變數,自然也不存在傷了大明朝的元氣。沒有傷筋動骨,皇權的交替無比平和,藩王們看起來也都是非常的順從。
這一切也都是好訊息了,可以讓他放開手腳去做一些事情了。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看著滿朝文武,心裡頭忍不住有著那麼一些驕傲和期待。
雖說現如今開國功勳的群體幾乎凋零殆盡,只剩下那麼幾個鳳毛麟角。但是也不需要後繼無人的事情,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明朝的朝堂之上現在還是有著不少有才之士。
這些人都是他的助力,這些人都可以輔左他將江山社稷治理的更加繁華,可以讓他施展自己的抱負。
比如說自少喪父、遊學四方的楊寓,這也就是楊士奇了。授翰林院編修,此前受召修撰《明太祖實錄》。
而另一個楊榮,也是剛剛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與此同時,同科進士當中還有一個叫做楊溥,同樣登進士第、授翰林編修。這三個翰林編修也是三楊,被朱橚大力舉薦,被朱允煐看在眼裡。闌
這三楊都被送到太子府,成為了太子伴讀,要承擔一部分教導太子的職責。
雖說這三人現在還缺少一些歷練,但是展現出來的才華和能力,確實值得朱允煐大力培養。
這三楊或許可以成為小小朱的重臣,不過他們要是展現出來足夠的才華和能力,甚至也可以成為朱允煐的重臣,畢竟朱允煐現在還很年輕。
有才華的人從來都不缺,三楊這樣的後起之秀會讓人羨慕。但是看到朝堂上的茹瑺等人,也就知道三楊最多也就是一個重複那麼簡單。
當年茹瑺等人也就是因為有才華才被皇太孫看重,現在成為了吏部天官。三楊只要在仕途上不斷的發力、不斷的進取,說不定還有很多的機會走到更高的位置。
而徐輝祖、李景隆等人也沒什麼好在乎的,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他們的起跑線就很高。
“父皇,兒臣覺得遷都的事情雖有萬千牢騷,但是也該辦!”小小朱一邊捏著胖弟弟的臉,一邊說道,“兒臣近幾日就在大本堂,宗室子弟但凡有所牢騷,兒臣必然訓戒!”闌
朱允煐露出笑容,對小小朱說道,“太子做事還算合朕心意,你且要記好。做事,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皇帝但凡有政策,肯定對一些人有好處,也要觸犯一些人的利益。”
小小朱一本正經點頭,而朱允煐繼續說道,“遷都的事情朕肯定要辦,得罪人也在所不惜。為何?朕不怕有人牢騷,因為朕的手裡有兵權、朕掌控著朝堂。皇帝但凡手裡沒了權,那就要被文武掣肘,甚至淪為獻帝、哀宗。”
小小朱連忙點頭,這些道理他自然也明白,他可是跟在老朱身邊長大的,沒少被老朱耳提面命。雖說有些道理未必完全理解,不過老朱的一些教誨,也是在他的心裡紮根了。
朱允煐看著小小朱,認真交代說道,“皇兒,朕嘔心瀝血,方才整頓四方。你曾祖父、你祖父和朕,三代人勵精圖治,方能有盛世之相。寰內承平,大明並無內患。數次追亡逐北,韃子遠遁再不成氣候。只是你要記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小朱一本正經點頭,這些道理他大概也是知道一些的,知道能夠有現在的局面並不容易。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因為這些也就是事實了。
簡單的來說,那就是南征北戰這麼些年,無數將士馬革裹屍,這才讓割據勢力、外部敵人覆滅。現在大明還真的沒有什麼內憂外患,他們就是最強大的王朝,兵強馬壯幾乎再無敵手,只是讓敵人望風遠遁。闌
這些確實都是事實,只不過也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高枕無憂了,因為一些敵人說不定就是在暗中積蓄力量,就是在不斷的發展。
這也是歷史常態,就像以前沒有人能想到流亡的小和尚能夠成為皇帝一樣,也沒有人想到敗亡的孩子能夠一統草原、橫掃天下。或者那些不起眼的野人部落,居然讓中原王朝統治者俯首稱臣。
看著遠方,朱允煐驕傲無比的說道,“朕巧手平藩王隱患,宗室與中原之外立藩屬國拱衛朝廷。艦隊無數下南洋,此刻已在南海立下些許根基。就算現如今無力治理,汝等勵精圖治,說不定幾十年、上百年後,嶺南之南也是大明疆域!”
小小朱更加驕傲的說道,“嶺南暫且不說,漠南早些年就無王廷。漠北,也是大明策馬之所。但凡有不肖子孫想要退兵,咱定不饒!漠北的韃子現如今沒了氣候,難保再有起復!”
聽到小小朱這麼說,朱允煐也忍不住笑著點頭,“好,這才是洪武皇帝的子孫該有的志氣!現如今韃子沒打死打殘,但是難保他們不會捲土重來。大軍鎮守漠南,韃子就難有壯大之機!”
這是朱允煐的心裡話,對於有些勢力,就要始終保持著高壓和提防,要不然他們就有機會不斷得壯大,說不定就會成為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
朱允煐雖然是在深宮大內,但是他的視線似乎越過了高高的宮牆、看到了萬里河山。闌
以後的事情很難說,誰也不敢保證以後到底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但是朱允煐可以肯定,他在不斷的努力,想要將大明王朝治理的更好一些。
遷都、分封宗室,改革稅制、推行新政,他的騎兵在草原馳騁,他的船隊在不斷探索著大洋......重用文臣的同時,也在始終限制著文官集團。信任武勳集團,但是也沒少對他們打壓。
開發荊湘打造第二個江南魚米之鄉,駐兵遼東、試著改造北大荒,轄制舊港、大明朝的勢力也開始更多的影響著中南半島......
朱允煐做了很多的事情,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帶領著大明王朝更加強盛,但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在不斷的努力。
或許萬世傳承不現實,不過朱允煐覺得自己努力了,留給子孫們更加富強的王朝。或者也留下了一些觀念,讓子孫後代有所傳承。
大明王朝的發展,也非一人之功,朱允煐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的讓大明更加富強。
屬於他的故事、屬於大明的故事,留待後人評述!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