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特訓

更確切點來說,是臀部和大腿肌肉。

這幾個部位的力量與彈跳成正相關。

如果用臀大肌發力會跳的更高。

會硬拉的話,能感覺到臀大肌更有力,動作也會更加穩定。

當然小腿和跟腱同樣重要。

彈跳是大腿和臀部發力。

小腿是負責傳導力和力臂。

直白點說,小腿相當於一個放大力的省力槓桿。

有點類似於彈簧。

腳尖蹬地後,跟腱會將大腿和臀部發的力,轉化為對地面的的力量。

發動機(大腿和臀大肌)重要。

槓桿(跟腱)質量也很重要。

相同的發動機功率,跟腱越好越長越有韌性的那個,彈跳就會更高。

另外,與跑跳相關的所有動作,看上去是腳腕發力帶動小腿,其實控制肌肉全在大腿和小腿前肌群。

透過收縮牽拉跟腱和後肌群韌,帶來省力槓桿的高效運動。

這個過程中,小腿的肌肉越結實,省力槓桿的效率越高,最後的爆發力越強。

明白了原理,馬龍就清楚,黑人爆發力強是因為槓桿(跟腱)優勢。

他們都很能槓。

而他,或者說華國人的優勢,則在於發動機更強,肌肉絕對力量的上限更高。

舉重專案之所以是華國人的傳統拿牌專案,除了更重視訓練的更刻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不然舉重專案十多塊金牌,真當外國人看不上?

看不上會派出盲眼裁判?

華國人就算跟腱上有劣勢,發動機更加強大,同樣也能表現出比肩甚至超越黑人的速度!

畢竟槓桿再高效,也是需要先有發動機發力才行。

迴歸正題。

團隊安排的是力量和功能性參半的訓練方案,重點打造馬龍的華國翹臀。

馬龍對飛天遁地沒什麼想法,強化屁股主要是為了加強卡位能力。

不是要去籃下,而是為了更好的投籃。

有了諾維斯基的先例,馬龍可不想要看見自己身上發生那種被一些矮個子球員頂住下盤,導致命中率下降的事情。

就算有直臂跳投,那也需要核心夠強,穩定的住。

他因為身高的關係重心太高,就需要更強的臀大肌力量。

&n可能90力量就足夠。

馬龍就需要92。

享受了身高的便利,自然也要承受身高的缺點......本來是這樣的。

隨著橫移訓練完成,橫移到了9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