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李大根一個人生活,吃喝不愁,不過,有了李梅這個小不點兒,就有些不太夠了。
別的不說,奶粉錢,就是一個大的花銷,再加上給小孩兒的衣服,吃食等,都不是小事兒。
聽說養雞有糧食拿,有錢拿,李大根就第一個報名了。
雖然糧食和錢不多,但是也能補貼一些家用。
而且,村裡還說了,等養雞場賺了錢,還會多一些。
村裡綜合了報名者的情況,最終是答應了李大根成為養雞場的第一個養雞人員。
為此,李大根還把嬰兒給帶了來,一起吃住。
養雞場算是村集體的事業,每家每戶都有份。
當然,養雞場可不是小打小鬧,要想有錢拿,就得前期投入一些資源。
這些事情,很繁雜,每家有多少份子,是按人頭來算,還是按照出資的多少來算,每個人要出多少錢,都是十分的難以抉擇。
為此,村長等人絞盡了腦汁,最後,還是在吳有勝的建議下,確定了章程。
吳有勝參照了後來的股份制,把養雞場分成了一千份,村裡每戶人家算一份,這樣就是百分之十幾了。
另外,初始的話,養雞場準備一次性養上五千只雞,這樣的話,就大約要一萬隻雞蛋。
這些,就是個人認領的。
出多少雞蛋,就算多少份額,這樣的話,誰也沒話說。
一個點,大概一百多個雞蛋。
對於養雞場這個事情吧,大部分都持觀望態度,算不上很積極。
而且,第一期就養五千只雞,大多數人也覺得有不小的風險,很多家庭,就都不投了。
當然,有些人,還是有遠見的,村長一家、張壽濤家、六叔等人,或多或少,都各佔了三四個點的比例。
一部分人見村長和村幹部都跟進了,也紛紛加了一注,咬牙出了幾十個雞蛋。
剩下的,就是吳有勝包圓了。
本身這個主意就是吳有勝提出來的,所以,吳有勝等其他人都認領了後,也就沒說其他的,剩下多少,都出了。
最後,一算下來,吳有勝還是養雞場的大頭呢。
吳有勝一個人,就佔了四十多的份額。
..................
這天,吳有勝把幾千個雞蛋都送到村裡去。
“唉,可惜了。”等份額都認領了後,有些村民後悔了。
“怎麼了?”婦人問道。
“我應該跟著的,你什麼時候見小勝吃過虧?”那人說道。
“誰知道小勝會出這麼多的本錢呢,那可是幾千個雞蛋啊。”婦人也是很震撼。
“唉,算了,都這樣了,只能算了。”那人突然回去村裡,想要多出些錢,多認領一些份子,可是被村長給拒絕了。
接下來,就是大幹特幹了。
村裡的孵化室不夠,就只好再找了幾個。
孵化出來的小雞,則是先在村裡餵養個幾天,等狀態好了,就送去山上的養雞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