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吳有勝還是可以放手不管的。
.........................
.........................
隨後,吳有勝進了傢俱廠,找到正在指導工作的荊承,說了要包隔壁那些建築工人的午飯。
荊承也沒什麼意見,反正三十個人的飯是做,再加二十個,也沒多大差別,無非就是多放點兒米進去煮。
吳有勝也跟著看了看,其中,幹活的人裡面,有個姑娘,很是讓荊承滿意,還親手提點了幾句。
沒過多久,正當吳有勝打算走人的時候,書記派了人來,請他們倆去開會。
..............................
兩人到的時候,會議室已經坐著一些人,各個村子的村長、村支書,李來福也在。
“荊廠長,小勝,你們來了,快坐。”
書記見到兩人,顯得很熱情,直接站起來,親手把吳有勝兩人給引到書記兩邊的位置上,讓兩人坐下來。
荊承和吳有勝兩人拗不過書記,只好坐了下來。
下面的老頭等人,看著也沒說什麼,反而是露出了善意的微笑,還朝著他們微微點了點頭。
“人都到了,那就說正事吧。”書記大聲的說道。
“昨天,我派人下去查訪了,我也親自去了牛家村,詢問了一下鄉親們的情況,還有從其他村子收集來的資料,我昨晚也都一一看過了,很多鄉親們都不容易。”書記臉色頗為沉重的說道。
“來,這些,是各個村子的一些困難家庭的資料,我想,還是沒多大的出入的,你們都看看,都瞭解一下。”
書記說著,從桌子上的一沓厚厚的記錄紙上,拿了一些,給吳有勝和荊承兩人,接著,把剩下的大部分,分給下面坐著的村長、村支書。
“先不急說什麼,都先看看,這些,都是彙報上來的,一些特殊家庭的情況,其中,有的是老母親或是老父親眼睛瞎了,腿腳殘缺了,行動不便,只能在家裡躺著;還有的,是妻子或是孩子有病的,以及家裡人多,勞動力不足的;更多的,是田地不多,只能勉強溫飽,連身新衣裳都沒有的。”
“這些資料,是我派人下去查訪時,特意交待了,要一家一戶上門去核實,所以,大多都是真實的。”
書記說著,嘆了一聲。
“大家都仔細的看一看,交換著看,都看一遍,一共是兩百多份,到時候,傢俱廠的工人,就從這些家庭裡挑選,你們覺著,哪些人應該被選上,都可以提出來。”
書記說完,不說話了,坐著,眼神中帶著些鬱郁之色。
這些資料,書記昨晚都看完了,其中,有些看了能讓人沉默,乃至是感到胸悶發苦的。
昨天一晚上,書記都沒怎麼睡好,想了很久,心裡頗為的自責,當了這麼多年的書記,卻是沒有帶領鄉親們脫離貧困,內心有愧疚,有自責。
其他人也不說話,低著頭,看起了自己面前的資料。
一頁頁記錄,都是反映了民間疾苦。
吳有勝也拿起了一份,看了看。
上面記錄著,大山坳村,戶主邱青雲,一家五口,上有年邁的父親,下有兩個十來歲的孩子。老父今年六十七歲,中風多年,半身不遂,妻子也是個啞巴,兩個兒子十七八歲,沒有成家。家裡有薄田七分,山林八十畝。
三間老屋,柴房一間,老牛一頭、雞十隻。
下面,還有大山坳的其他貧困家庭的資訊,很詳細,詳細到了讓吳有勝看了都有些眼眶酸澀的感覺。
一份份看下去,吳有勝也不知道自己心裡怎麼會這麼難受,或許是和平年代久了,容易傷感,也或許是,直面底層的艱辛,讓他一時間難以適從。
這一刻,吳有勝有些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可是,一時間,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