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霈帝聽的又驚又怒:“居然還有這種事?”
“是的,”元沈絕道:“皇上別生氣,這種事情並不多。”
他頓了一下:“臣覺得,這所謂的江湖事江湖畢,也不知這話是誰說出來的,著實是誤人不淺,臣雖沒多查,但查到的這樣幫派,不過二三十人,頂多也就算草臺班子,功夫也只粗淺,官府要治理真的挺容易的,但就因為所謂的‘江湖事江湖畢’,所以官府就心安理得的不去管,你不管我也不管,兩邊井水不犯河水,江湖人倒似乎不是大晏子民,不受大晏律法所制……”
程弗居聽的不由側目,覺得這位小師弟也太敢說了。
他說話既有文人的細緻詳實,又有武人的坦蕩從容,對皇上毫無保留知無不言……也就是現在年紀小,稍長大些,又是一個簡在帝心的能臣。
明霈帝道:“你們認為,這樣的幫派應該如何處理?”
元沈絕看向程弗居。
程弗居沉吟了一下,只從戶部的角度問他:“沈絕,你可查過,這一干人如何交稅?”
元沈絕道:“我只查過幾家,這種幫派,大多不是本地人,在本地視同流民,是不交稅的,但是不是私下給官府孝敬,我就不知了。”
連程弗居都被噎了一下,再次暗暗感嘆他出言大膽,一邊道:“皇上,臣以為,這等人,非僧非道,遊手好閒,為惡一方,若不清剿,就重徵度牒費,逼他們自行解散便可。”
朝廷有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叫做度牒費,就是朝廷給一干僧、道、尼等出家人發放“度牒”的費用,相當於一個從業證明,沒有度牒就不算是正式的出家人,私自出家是違背律法的。
因為出家人不事生產,免役免稅,嚴重影響稅收,所以,朝廷就用高徵度牒費的方式,來限制出家。
但,僧道之流,都是與信仰有關的,所以處理起來才縛手縛腳,可江湖幫派算什麼??什麼都不算啊!
所以程弗居的意思其實是……還是清剿了吧!
但清剿不是他戶部的事兒,所以他話就沒這麼說。
明霈帝不置可否,元沈絕就道:“臣以為,直接考核當地官員即可,考核當地官員,就能快速而又精準的給這些幫派‘分級’,官府是否有能力處理一目瞭然,之後……”
一句話還沒說完,忽聽裡頭花霜道:“主子,主子?”
下一刻,心寶披著小斗篷,趿著鞋子,噠噠噠跑出來,蹲在了元沈絕旁邊,大眼骨碌碌,乖乖的等著。
明霈帝挑了挑眉,秒懂。
然後他就一本正經的問道:“福臻認為應該如何?”
糰子道:“心寶覺得,應該找人去當掌門。話本子裡說,有一個叫袁紫衣的人,她想當掌門,就打敗了十個門派的掌門,自己就成了十家掌門,所有人都要聽她的話。這才叫江湖事江湖畢。”
這好像是金大俠書裡的情節?但不重要,反正她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明霈帝笑著招手,心寶窩進他懷裡,明霈帝扯了扯斗篷,把小姑娘裹的嚴嚴實實,一邊叫人倒熱茶來,慢慢的餵給她喝:“心寶沒睡?”
“沒有睡著。”糰子道:“在偷聽耶耶說話。”
明霈帝笑著摸摸她小臉:“你們覺得心寶這個建議如何?”
元沈絕道:“是個好辦法,心寶真聰明。”
因為不管程弗居的辦法,還是他的辦法,差不多都屬於針對“江湖”的,而心寶這個辦法,卻是精準打擊,想針對什麼門派就針對什麼門派,忒損,卻叫這些江湖人沒法說啥,畢竟他們本來就是這麼行事的。
元沈絕越想越覺得不錯:“讓晏三哥找一些功夫高的人,收個徒弟或者收個門人,然後放出去搶掌門,當了掌門之後,就帶著這些人去修橋鋪路,吃糠咽菜,讓這些人自己哭著喊著回鄉務農,而且走之前都讓他們背一些債,回鄉之後,但凡有欺壓同鄉的事情,就找上門追債,以武對武……不出半年就能處理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