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鐵山小時候農村種過地,知道水對於莊稼的重要性。鄭好對此卻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將深刻的瞭解到,水是農業的命 根子。
第二塊地離村子較近,在一道大溝裡,旁邊高壩上就是龍山河,冬天整個龍山河都被凍上了。
龍山的村民把溝裡所有地統稱溝地,鄭鐵山在這裡種了一畝麥子。這是所有地中最好的一塊。不僅僅是離龍山河較近,旁邊十多米還有一口深井。
鄭鐵山在這裡種上麥子是合適的,因為麥子是喜水的農作物。正是初冬,幾乎所有植物都已經凋零,唯有麥苗從土裡頑強長出。
看著這一畦畦整齊的麥苗,綠油油地在寒風裡微微擺動,生機盎然。鄭好心中充滿了驚喜。
鄭鐵山指著這大塊的麥地對鄭好說:“等到明年芒種過後,這些麥子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後這裡可以接茬種上玉米,這塊地我們可以種上兩季莊稼。”
鄭好問:“玉米也不耐旱嗎?”鄭鐵山說:“對,玉米的生長也需要很多水澆灌。”
還有幾分地離他們住的地方僅僅有幾百米,開門就可以看到。而且緊貼著龍山河。
鄭鐵山說:“這塊地是你天明哥給我們的,沒有要錢。明年開春,在這裡我們種些常吃的蔬菜瓜果。”
鄭好想到再過幾個月就可以吃上新鮮的蔬菜水果,心中十分激動。
回頭看父親,頭髮似乎又白了不少,臉上的皺紋猶如刀鑿斧刻一般堅硬,知道父親最近肯定吃了不少苦。
但是當過軍人的他無論身在何方,經歷什麼樣的艱難,腰板始終筆直。目光永遠堅毅。鄭好感到父親永遠是自己最堅強的依靠和寄託。
冬天的農村除了呼嘯的北風,刺骨的寒冷。還有就是龍山河的魚。
鄭好閒暇時候,可以在陽光充沛的中午,到龍山河旁邊的淺灘裡捉到一些小魚。晚上做魚湯。鄭鐵山稱讚說:“魚湯很鮮美。”
但是大多時候,鄭好都會跟著鄭鐵山去整地,白天干活,晚上燈光下翻閱傷寒論和那本移身幻形分筋錯骨十八式。
偶爾想念過往的歲月和曾經的朋友。想得最多的人竟然不是徐芸、張靜、許暢、徐曉宇、張海。想得最多,夢見最多的竟然是僅僅只有數面之交的顏曉雪。
他有時候想“生活難道就是這個樣子了嗎,生活難道就永遠這樣下去了嗎?”
鄭好這些天翻閱了不少關於農村養殖方面的書。他對鄭鐵山建議說:“爸爸,我們是不是去集市上面買些羊和牛,這些動物吃的是草,可是長出來的卻是肉。而且長大賣了還價格不菲。這裡山野間不缺少草料。另外這些動物拉出的糞便發酵後還可以作為莊稼的有機肥料,增加土地產量。”
鄭鐵山說:“你說的沒有錯,這段時間我也這麼想。牛羊賣掉可以賺錢,它們的排洩物可以做肥料。可現在是冬天,去哪裡找草料啊,似乎明年春天,青草發芽的時候再買更合適!”
鄭好點點頭,接著說:“書上寫了,要想莊稼長得好,最好上一些牛羊糞便,可以提高農產品品質、降低有害物質積累,施農家肥的蔬菜、水果,尤其是葉菜類,總是比施化肥的口感好。施用農家肥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肥力,能蔬鬆土壤、改善土壤顆粒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鄭好滔滔不絕,把最近自己看到關於肥料的相關知識全部告訴了鄭鐵山。
鄭鐵山說:“農村不是城裡,農家肥哪家都是寶,我們到哪裡去找這麼多肥料呢?還是明年多買些化肥吧。”
這天,段天明來串門,談到肥料的事情。段天明一拍大腿,說:“鄭叔,這個不是問題,我那裡就有不少糞肥。”
鄭鐵山聽了很高興。問:“多少錢?”段天明說:“鄭叔,這是我用剩的,正愁沒地方放呢!你如果想用,去拉就可以,談什麼錢。”
段天明是個急性子,說完就領著鄭鐵山去看肥料。
鄭鐵山看完回來,對鄭好說:“拉這些糞肥,需要一輛車子。”
鄭好說:“去借嗎?”鄭鐵山說:“糞肥味道大,怎麼好意思去借別人的車子呢?”
鄭好說:“去買輛車嗎?”鄭鐵山點頭。
鄭好說:“是不是買輛手扶拖拉機?”鄭鐵山說:“買輛平板車吧。手扶拖拉機太貴了,現在把錢花完,以後倘若有事,就麻煩了。更何況以後還要買牛。用牛拉車也可以。”
鄭好說:“我這裡還有四千多。”鄭鐵山說:“你先留著吧,以後肯定會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