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好只好又收下了對方送來的夾克服。春節如期而至。這是父子兩人在龍山過得第一個春節。
三十晚上,鄭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鄭鐵山在大桌子正中擺上了貢品。這些貢品有唐樹貴給的油炸雞魚。還有段天明送給他們的幾條鯉魚。並且點上香燭。
夜裡十二點鐘聲剛剛敲響,遠近的鞭炮聲像是炸開了鍋。鄭好點上了自家掛在院子裡的鞭炮。聽著噼裡啪啦炸開的鞭炮,看著院牆外不斷升起的煙火。
鄭好知道,此刻在中國,十多億人在和他過著同樣的節日。自此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初一早上唐樹貴、段天明父子、發才父子……還有鄭好認識的與不認識的村民紛紛過來拜年。
鄭好也出去拜年,見面後,大家相互問候過年好,說吉祥話,祝願大吉大利,財源滾滾。龍山到處瀰漫著喜慶祥和的氣氛。
過了正月十五,看過花燈,吃過元宵,這年才算是真正過去。耳邊的鞭炮聲漸漸稀疏,路上走親戚的人也漸漸少了。
開學了,小學生們戴著紅領巾,背上了書包去上學。
這天陽光明媚,鄭好開啟鄭鐵山的紅燈牌收音機,此刻收音機裡傳來一位小學生的散文朗誦。他朗誦的是朱自清的《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裡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是啊,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鄭好感覺朱自清這篇散文就是寫龍山的。
春天來了。龍山河的水解凍了,嘩嘩地開始歡快流淌。
田野裡,山嶺上,數不清的山花,紅得,藍得,黃得……正自爛漫綻開。爭奇鬥豔。燕子飛回來了,鴿子咕開始咕咕的叫起來,到處春意盎然。
村民們開始了新一年的耕作。田間地頭,鄉村小路,到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小牛終於從失去媽媽的陰影裡走出來。它長得真快。轉眼已與鄭好齊腰高了。
它貪婪地咀嚼著鄭好給它割來的青草。它調皮胡鬧。一不留神就躥到院子裡,東奔西跑,上躥下跳。
它在院子裡撒歡亂跑。踢翻了缸,踩翻了盆。甚至還頂著鄭好父子兩人剛剛晾曬在院子裡的衣服亂撞。
這就是龍山的春天,充滿希望,一切都是新的。